卢永雄 - 「勇者们」要认识美国的「国家利益」|巴士的点评
昨天提到,有美国记者著书大爆黄之锋曾寻求美国政治庇护失败的经过,值得再详细分析。
那本新书书名叫《勇者们(Among The Braves)》,作者是《华盛顿邮报》记者希巴尼•玛塔妮(Shibani Mahtani)及《大西洋周刊(The Atlantic)》的专栏作家提摩西•麦劳夫林(Timothy McLaughlin)。这两个美国记者详细披露黄之锋寻求庇护的细节。书中提到,在2020年6月30日,《香港国安法》生效前夕, 黄之锋当时已因为其他案件,被警方没收护照,于是想仿效中国盲人异见分子陈光诚进入领事馆寻求庇护逃出中国的方法,于6月30日早上,走进中环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对面的圣约翰大厦,那里亦是美国驻港总领事馆部分办公地点,黄之锋与两个美国外交官员见面,在会面结束时,黄之锋向两人表示:「我不想离开,我想去美国领事馆。」因为圣约翰大厦的办公室与领事馆不同,并不属领事保护范围。结果黄之锋被美领馆官员拒绝,惟有离开。
书中指,黄之锋的寻求庇护计划,得到在美国的战友、香港众志前常委敖卓轩帮助,利用过去与美政府及议员的人脉进行沟通。敖卓轩曾透过中间人,向一位可直接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言的议员求助,但最终未有回音。到《香港国安法》生效后,敖卓轩再以黄之锋的名义向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求助,表示:「我正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危险,将成为被捕的主要目标,我请求美国保护……包括能安排我到美国作庇护申请。」
书中引述蓬佩奥召集了多位高级官员,讨论黄之锋的情况。会上有人认为,美国当时快将以间谍的理由关闭中国驻美国休斯顿的领事馆,与会人士担心,一旦正式宣布关闭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后,若黄之锋此时藏身于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或会遭到北京报复,关闭香港的领事馆,甚至随时拘捕在港美国人,以换取美国交换黄之锋。
此外,与会美国官员亦考虑到将黄之锋偷偷送走的选项,由于唯一出走路线只有「水路」偷渡,经台湾海峡到菲律宾,但担心会被中国海军截获,变成国际事件。故最后蓬佩奥及他的顾问决定,美国不能让黄之锋进入驻港领事馆,亦无法协助他离港。书中最精警的部分,是提到一名参与过程的美国官员向作者坦言:「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当前,你会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当然,美国政府「平衡」后的决定,是以美国国家利益为先。直到同年8月,敖卓轩再向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及参议员鲁比奥求助,亦透过流亡英国的罗冠聪,与蓬佩奥见面时讲述黄之锋的困境,但事件仍无转机。一个月后,2020年9月,黄之锋被捕。
这本书讲述黄之锋乞求政治庇护被拒的完整过程,虽然书中充满了美国的观点,但亦曝露了残酷的事实:
1.黄之锋并非大仁大勇,不敢留港承担责任,而是欲流亡美国,只不过是不得其门而入。
2.美国基于本国实利考虑,视黄之锋为「弃子」,书中引述美国官员那句,「美国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找到平衡」,所谓的国家利益就是美国利益,所谓个人利益就是黄之锋的利益,而美国的平衡点很简单,放弃黄之锋的利益,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这本书的名字《勇者们》深具讽刺性。广东人有个传统讲法,就是清朝清兵「心口有个勇字」,既讽刺这些人「唔打得」,亦意味着这些人只有愚勇。
全世界各地希望当美国清兵的「勇者们」,都应先认清这个现实,白宫的决策是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优先,并不以「清兵们」的利益作为优先考虑。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