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中国为何不大水漫灌?|巴士的点评

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未及预期,美西方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又再登场。有朋友问起,中国是否无力挽救疲弱的经济?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层次,第一,中国经济是否如此差劲?第二,中国政府是否无力救市?

内地楼市股市表现较差,出口比较疲弱,相关行业人员的日子不好过。然而中国的内需,特别是中低端内需,仍然火热,不觉得经济全面转坏。如看中国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速仍有5.5%。中国经济只是反弹力度不如预期,并非全面转冷,而踏入7、8月,更有逐步向好的信号。

我们深受西方经济政策的影响。过去20年,以美国为首的政府或央行行长,都不想民众承受一丁点痛苦,所以每遇到经济冲击,便大力采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去挺经济。以联储局主席为例,只有在80年代初主政的沃尔克会是「鹰派」,下狠手控制通胀,他曾经一度将指标利率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升至20厘。但在格林斯潘上台后,历任行长都是「鸽派」,这几十年来美国基本上无痛,一遇到经济冲击,联储局便大量减息,甚至「量化宽松」大力放水,支撑经济。

中国过去大体上都跟随西方做法,只是做得不像美国那样激烈而已。最典型的是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美国总统奥巴马便借国际会议的机会,向中国总理温家宝游说,指美国经济出现大问题,可能带来全球衰退,若中国不全面放水,亦会大受其累。

结果中国推出4万亿人民币的救市计划,提供极其进取的财政政策,大搞建设,客观效果是资金泛滥,2009年中国M2货币供应增长率高达26%,钱多得惊人!

放水救市的好处是即时顶住经济,将股市楼市撑起,大家马上由地狱回到天堂,股照炒,舞照跳。但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救市,遗害极大,一方面制造出大量无效的建设。而私人市场因资金成本便宜,也会作出很多无用的投资。浪潮过后,就剩下一堆又一堆大白象工程或过剩的产能。

习主席在2012年上台后,努力进行去杠杆工作,消化过剩的产能,也是为2008年的大水漫灌埋单。

如今中国处理宏观经济的思路,与美国的想法更是分道扬镳,因而出现经济问题。中国所采取的措施并非大水漫灌,即使放水,也是比较有针对性,比较克制,甚至可以说是「唧牙膏式」的。这种细致式的救市方式,令人觉得痛感仍然存在,但副作用也肯定没那么大。

反观美国,表面上联储局暴力加息,收紧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美国的财政政策则极其宽松,在财政上大量放水,大搞建设。美国今年5月的财赤飙升至2400亿美元,远比去年同期的660亿美元财赤高。而由去年10月至今年5月的本财年首8个月,美国录得1.165万亿美元财赤,前一年度同期赤字只为4260亿美元。美国是巨额发债,天量的金钱,以财政支出的方式,注入市场,所以在美国加息的同时,美国经济好像保持相当的荣景,其实亦是以财政政策灌水所致。

截至2023年2季度,美国滚动12个月财政赤字率占GDP比重已经高达8.4%,而中国的比例只有3%。中国不搞美国那一套,要蒙受短期的痛楚,但长远而言,中国经济会比美国健康得多。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