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不减印花税 要有更有力措施|巴士的点评
香港股市不振,单计8月恒指累跌逾8%,平均每日成交约在1000亿元的水平。内地在8月28日起把股票交易印花税减半,由0.1%下调至0.05%,是2008年以来首次下降。内地减股票交易印花税后,而香港在2021年将股票印花税由0.1%提高至0.13%,证券业界希望政府减税的声音加大。
不过,财爷陈茂波对减印花税有点保留。他在9月3日发表网志文章话,调低股票交易印花税不足以结构性、长期地刺激股市交投。要改善股市表现,关键在于投资者对后市预期向好,这关乎到入市的资金量和流向,取决于经济表现、公司业绩、是否持续有具潜力的企业上市等。这些都不是单纯靠下调股票交易印花税就可以达致的效果。
但财爷昨日有少少转口风,他昨日出席《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表示,他无排除减股票印花税选项,叫大家不要误会。
的而且确,如果「投资者对后市预期向好」,股市的一切问题都会解决,股民和机构投资者蜂拥入市。问题是当「投资者对后市预期不好」或「预期中性」时,政府有无方法提振市场?
美国有世界上最活跃的股市,与之比较,可以看出和香港的差异。
活跃于香港和美国两个市场的主流投资者类别不同。按金发局的分析,在香港,传统的机构投资者(例如互惠基金和退休基金)主导了股票现货市场,占2020年交易额的56.4%。这些大型机构交易者的活动跃程度不如量化交易者如做市商、高频交易员(HFT)和量化基金,量化交易者占香港市场交易额只有28.1%。其余才是散户投资者。
在美国,情况完全不同,大额交易者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交易金额。做市商、高频交易、对冲基金和量化基金占美股交易总额的67.9%。美股是量化交易的世界。
另一个港美股市的重要差别,是美国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的普遍性。简单总结,美国的量化交易加ETF交易已占成交的90%以上,这些都是大量而快速的交易,令美股成交高企。而香港的量化交易加ETF交易只占成交的30%多一点,在成交结构上已十分输蚀,遇上淡市更雪上加霜。香港幸好有大量只在香港作海外上市的中企撑场,加上有内地资金在香港炒股,否则成交更弱。
金发局去年9月建议提升香港股市的流动性,包括:加强ETF交易活动、改善一般交易和清算活动,以及优化基础设施。金发局可能碍于政府已提高印花税,所以没有触及减少印花税问题。其实印花税和频密交易有关,印花税高,会影响量化交易和散户的日中交易,快进快出的交易,每一个点子的成本都要计算。
香港要想清楚未来股市如何发展,如要学美股,大量推动量化交易的话,印花税哪能不降。如不走美国之路,发挥本身独特强项的话,如何引内地水来炒港股,是核心问题。假设香港维持较高的交易费用,港股比A股的吸引力强在哪里,是要细心思考的问题。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卢永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