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私人参建居屋」多多益善|巴士的点评

政府公布私人参建居屋计划「乐建居」,可以说是加快兴建居屋的「零的突破」。

要了解私人参建居屋计划,先要明白这种居屋的来龙去脉。大家现时见到的一些和私人屋苑差不多的居屋屋苑,例如1987年落成的鲗鱼涌康山花园,或者是1998年落成的旺角褔荣花园,都是比较典型的私人参建的居屋屋苑。

虽然居屋售价有一定的市价折扣,但也没有规定未来楼价的上限,若楼价上升,参与计划的私人发展商就有较佳利润。若单位未能全数出售,政府会包底回购,所以虽然表面上利润不多,但风险也不高。80年代末楼价开始急升,也吸引了大发展商的参与,主要是博楼价升值。

但在香港回归之后不久,楼价暴跌,政府要减少居屋供应支撑楼价。到2004年,政府将最后一个私人参建居屋计划「红湾半岛」直接出售予发展商。3年之后,楼价上升,发展商改名为「海滨南岸」,以平均呎价7000元出售,私人参建居屋计划亦寿终正寝。

如今计划重新出台,有几大作用:

第一,增加政府提供居屋的能力。政府于2004年开始停建居屋,相关部门大幅萎缩,即使重新组建,现时市场人才短缺,很难快速扩张。推出私人参建居屋计划,等于借用发展商兴建居屋的能力来建屋,可以解决政府内部人手的瓶颈。

第二,私人参建的居屋售价会比一般居屋高,但房屋的质素也会比一般居屋高,让买家有更多选择。想便宜的,可以申请政府兴建的居屋,要较好质素的,可以申请私人参建的居屋。

第三,提高土地供应。发展商拥有大量新界农地,若发展商拿出土地与政府合作兴建居屋,就可以增加土地供应。过去政府想以其他形式与私人发展商合作开发土地,但既受「官商勾结」的批评,也没有固定模式,难以快速推进。若以私人参建居屋的方式发展,相信可以吸引发展商参与,进入土地发展的「快车道」。

第四,政府不包底,控制了风险。过去的私人参建居屋计划,政府会包底,当楼价下跌,政府就要承担风险回购单位。而新的计划是政府不包底,这就要考发展商的眼光了。发展商要冒亏蚀和资金积压的风险。但过去私人参建的居屋很受欢迎,发展商风险有限。

作为先导计划,政府先试搞2300个单位,数量还是比较少。希望政府能够加快计划进度,寻找更多的发展商参与,多多益善,就可以大量增加土地和单位供应,有效纾缓市民对住屋的需求。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