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雄 - 到衰败之路|巴士的点评

年轻的时候,我很喜欢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耶克的名著《到奴役之路》,虽然对他的观点不尽认同,但觉这本古典自由主义的经典著作,将自由主义完全理想化,容易令年轻人受落。

海耶克在书中对政府管制强烈的计划经济,发出严厉警告,认为这种制度必导致集权暴政,他进一步论证,若抛弃个人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将导致自由丧失、社会压迫和个人被奴役。

我当年读这本书时,已察觉一个问题,如果海耶克的古典自由主义是一种正确理论,为甚么美国不将之奉为圭臬,而要实行相当的干预呢?为甚么美国不尝试实行这种制度,而只是向其他国家推销呢?

海耶克的信徒们很推崇香港的制度,因为香港是一个自由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甚少,相对于美国,香港才是自由市场的典型。部份论者甚至将香港过去的经济成功,纯粹归因于香港殖民政府推行积极不干预的自由政策。然而,这是一种既容易、也神化了的自由市场成功论。

在当年的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台湾及南韩,对市场的干预比香港多很多,甚至由政府主导重要经济发展政策,例如台湾在70年代,国民党政府谋划发展半导体产业,1974年在台北南阳街「小欣欣豆浆店」,政府官员和科研业界开了一个早餐会,就决定要搞台积电这公司。可见,不一定是自由市场才可带来经济成功,反之香港的自由市场也不一定是经济成功的主因,更可能是因为香港背靠中国大陆这片广阔的腹地。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香港偷运一些内地紧缺物资回大陆的窗口就已经赚到大钱。到改革开放后,香港就以前店后厂模式,食尽了内地经济起飞的红利。

海耶克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错误,是假设无形之手可以达致均衡。但现实上,无论是市场、政坛或舆论场,完全自由会与均衡状态愈离愈远。就以言论自由为例,《明报》停刊了尊子的漫画后,有人问,香港难道连政治讽刺也容不下?

2017年香港回归20年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来港访问,有一个擅玩政治讽刺的网媒发了一个帖子,将习近平称为「屎大大」(这是使用了普通话「习大大」的谐音),这个帖子在网上疯传,成为习主席那次来港时最高互动量的帖子。

不要小看这些「屎大大」的讽刺文宣,它触发年轻人对国家的轻藐和污蔑,可能比1000篇正正经经批评中国的文章更深入人心。言论自由可以容许理性的批评,但不能接受无止境地激进化的偏见。但现实上,自由不会带来自律,自由不会适可而止。

结论是,没有界线的自由,不会让一个国家或社会走上发展之路,反而会走上激进化的衰败之路,经济如是,政治也如是。这也解释了为甚么现年93岁高龄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到处歇斯底里地推销古典自由主义式的开放社会,但却是「美国例外」。美国对付异见,没有半点自由主义味道,从用莫须有的借口扼杀华为,到把激进份子送到关塔那摩监狱接受水刑迫供,不正正是海耶克口中的暴政吗?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