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房策背后有地产商身影吗?|中环High Tea
二○一○年,时为发展局局长的林郑月娥成功推低旧楼强拍门槛,由当时须齐集九成业权降至八成,理据是要帮助市区重建步伐,加速发展商收购步伐,拔除钉子户阻延因素。去年,在林郑月娥的告别《施政报告》中,她再提出放宽强拍门槛,放宽楼龄五十年或以上的旧楼强拍门槛至七成半,甚至是七成,当中的考量是甚么?真的只有拔除钉子户的因素?
香港有不少旧楼地段,楼龄超过四十年、五十年的物业各区皆见,有优质的物业,也有结构呈现很多问题的物业,发展商收楼遇到障碍有不同的问题,其中一大问题是收购价未能达到业主的要求,这个因素,政府在研究、检讨强拍门槛时有几认真考虑过?
二○一○年林郑月娥成功为发展商开路,结果是甚么? 举一个例子,在修例前,恒地大力在中半山美丽台收购重建,在二○○七年,市传恒地已购入有关物业八成业权,但因在限期前未能收购到至少九成业权,结果未能成功重建发展有关地段。然而,二○一○年改例后,恒地终能以达到八成门槛重建地段,这对地产商是喜讯,但对小业主呢? 据悉就有小业主持有美丽台两个单位,是家族成员同住一个屋苑方便照顾,但在强拍下,小业主所获收购价根本不能在同区购回两个同类、同级、相近呎数的单位,结果大家庭只能有一个家庭留低,另一户要迁到东区的大型屋苑,这个例子绝对不是孤例。看看这类例子,小业主的要求过份吗?为何发展商的收购价未能令小业主同区置业?收购价太低对业主公平吗?在办公室看文件、订政策的官员们知道这种民情吗?
上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率领一众副司长和局长举行第三次立法会前厅交流会,发展局局长宁汉豪透露会研究降低旧区重建的强拍门槛,楼龄愈高可能降得愈低。林郑去矣,但官府为发展商护航之心是否不死?表面上,楼龄愈高,门槛愈低,非常有逻辑,但楼龄绝对不能是唯一主要的考虑。楼龄高而维修保养得宜的楼宇,为何必须重建?楼龄不是最高,但维修保养极差的楼宇、有潜在结构问题的楼宇,难道不应优先重建?道理何在?如果协助收楼主要针对钉子户阻拦,八成门槛还不够低?每一幢楼真有超过两成的钉子户?降低门槛有没有方便发展商,无视小业主之嫌?
政府检讨强拍政策之前,请先检讨发展商的收购价实况,妄谈降低门槛,只会令人质疑房策背后有没有地产商的身影?
黄丽君
最Hit
老字号酒楼时光倒流价!乳鸽/烧鹅濑优惠$19.8 每日茶市供应
2025-11-18 13:01 HKT
金州杀人魔逃亡30年落网 「迷你GG」竟是破案关键 警揭惊人尺寸
2025-11-18 20:35 H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