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飘 - 抗疫又振经济 须展平衡术|社论
外电近日报道,港府或于十一月举行国际金融峰会前,再放宽入境隔离政策,但有国际商界人士仍却步。同一时间,新加坡早已门户大开,近日有报道指狮城将会在十一月举行国际金融会议,直接与本港「撞期」,旨在抢走国际高管客,「抢生意」的企图,彰彰明甚。商场如战场,港府当务之急,是一边遏止疫情升温,同时尽可能放宽入境限制,才能力保本港的竞争力。
商界一直有强烈声音,要求尽快通关,昨天出现新一浪声音。政协常委唐英年说,香港经济容量不像内地般大,如香港只靠「内循环」,则会「内出血」,建议港府与内地商讨尽快通关。会德丰前主席吴光正亦发文,指与全球畅通便捷联系,是香港的「绝对命脉」,认为多地已经公认疫情严重性显著下降和常态化,建议港府优先重拾与国际联系,移除不利「畅通便捷入境的绊脚石」。
疫情近三年,本港经济深受打击,邻近地区纷纷开关,抢走旅客、人才和商贸机会,即使本地疫情反弹,大部份均为本地个案,而早前放宽入境管制后的输入个案,只占整体的0.8%。本港有条件再放宽入境检疫,至于如何放宽,需要港府与内地商讨,既不至疫情恶化,亦提振本港竞争力,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平衡力,管治团队要施展浑身解数。
李一飘
商界一直有强烈声音,要求尽快通关,昨天出现新一浪声音。政协常委唐英年说,香港经济容量不像内地般大,如香港只靠「内循环」,则会「内出血」,建议港府与内地商讨尽快通关。会德丰前主席吴光正亦发文,指与全球畅通便捷联系,是香港的「绝对命脉」,认为多地已经公认疫情严重性显著下降和常态化,建议港府优先重拾与国际联系,移除不利「畅通便捷入境的绊脚石」。
疫情近三年,本港经济深受打击,邻近地区纷纷开关,抢走旅客、人才和商贸机会,即使本地疫情反弹,大部份均为本地个案,而早前放宽入境管制后的输入个案,只占整体的0.8%。本港有条件再放宽入境检疫,至于如何放宽,需要港府与内地商讨,既不至疫情恶化,亦提振本港竞争力,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平衡力,管治团队要施展浑身解数。
李一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