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 开冷气不是选择题|油尖多士
香港天气持续酷热,许多基层市民的㓥房,温度高如烤箱,一些铁皮搭建的「天台屋」内更录得摄氏四十三度高温。
香港的前天文台台长坚持呼吁,市民要接受夏日炎热的事实,少开甚至不要开冷气,否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天气愈来愈热。
但天气愈来愈热,是否完全由开冷气造成,未有定论。至少从表面证据来看,除了冷气,香港本身高楼密布的经济环境,包括屏风楼的设计,都注定开冷气是必选。冷气本身,是香港这座城市的基本基础设施,正如欧洲的建筑,如果冬天没有暖气,也不可想像。
换位思考的话,主张环保的人,可不可以接受香港是一个必须开冷气的城市,因为香港并不是欧洲的乡镇,建筑以平房居多,面积宽敞。大部份的香港民居,面积狭小,通风欠佳,缺乏自然降温的条件,开冷气是保证香港社会和经济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正如欧洲的城市,冬天取暖是必备,即使今年可见暖气费大幅飙升,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欧洲的政客也不会说,不开暖气,不会死人。
环保的呼吁,听来当然很有道理,但想深一层,环保政策是由甚么人提出,又是针对甚么人?坐私人飞机或者头等舱、商务舱全世界到处飞的族群,是否同样受到限制?他们的住宅通常宽敞通爽,夏天可以飞去海滨避暑,冬天也可以去加勒比海度假,电费和油价涨到天上,他们的生活也不会受影响。
既然如此,环保政策无论如何高尚动听,说到底,受到限制的永远只是普通人,打工仔。酷暑当前,大部份香港人已经失去了度假避暑的选择,如果连冷气也不能开,日子还怎么过?
陶杰
香港的前天文台台长坚持呼吁,市民要接受夏日炎热的事实,少开甚至不要开冷气,否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天气愈来愈热。
但天气愈来愈热,是否完全由开冷气造成,未有定论。至少从表面证据来看,除了冷气,香港本身高楼密布的经济环境,包括屏风楼的设计,都注定开冷气是必选。冷气本身,是香港这座城市的基本基础设施,正如欧洲的建筑,如果冬天没有暖气,也不可想像。
换位思考的话,主张环保的人,可不可以接受香港是一个必须开冷气的城市,因为香港并不是欧洲的乡镇,建筑以平房居多,面积宽敞。大部份的香港民居,面积狭小,通风欠佳,缺乏自然降温的条件,开冷气是保证香港社会和经济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正如欧洲的城市,冬天取暖是必备,即使今年可见暖气费大幅飙升,但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欧洲的政客也不会说,不开暖气,不会死人。
环保的呼吁,听来当然很有道理,但想深一层,环保政策是由甚么人提出,又是针对甚么人?坐私人飞机或者头等舱、商务舱全世界到处飞的族群,是否同样受到限制?他们的住宅通常宽敞通爽,夏天可以飞去海滨避暑,冬天也可以去加勒比海度假,电费和油价涨到天上,他们的生活也不会受影响。
既然如此,环保政策无论如何高尚动听,说到底,受到限制的永远只是普通人,打工仔。酷暑当前,大部份香港人已经失去了度假避暑的选择,如果连冷气也不能开,日子还怎么过?
陶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