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英国教育一定好?|中环High Tea

升中统一派位放榜,派位中心有老师派传单招揽家长,以保住开班数目。学童人口下跌,与生育率有关,但过去一年有不少家庭离港移居海外,有很多家庭的父母称移民为下一代教育,他们认为香港教育制度和社会政治环境愈来愈令他们忧虑,为了下一代他们要选择离去。

在今天要离去,最方便的地方是英国,因为有「BNO」方便门的计划,令港人移居英国变得相当简单,因此过去一年多,选择离港的家庭,移居目的地大部分都是赴英,这些家庭不少有就读小学或中学的孩子,他们抵英后,入读不同的学校。

很多香港家长,过去都有一个概念,觉得香港教育是背诵式的教育,多功课、多考试、欠创意,扼杀了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觉得去到英国,孩子的教育自动会变得更好。为孩子的教育移民,都是这些家长的理念。然而,持这种心态的家长,有切切实实地去全面了解英国的教育制度吗?教育制度的好与坏,真的可以单凭功课是否沉重和考试频率是多与少去判断吗?英国学校、包括中、小学的课程教的是甚么,家长们知道吗?
   
今个月初,有英国传媒就中学教育做了一个追踪报道,当中发现的情节相当吓人。报道提到的其中一个个案涉及一间公立中学,有些课程讲政治,也讲性教育,但当中的教学内容,以至部份老师公开在学校进行政治化的行为,都令人吃惊。

这间学校如何教学生?有美术课老师在课堂上向孩子展示一幅白人和黑人互相刺杀的画作,以激发他们制作自己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海报,有孩子制作了一个着火的警察局和一个女孩被射中头部的海报,这张海报得到了老师的赞赏。

至于学校的性教育,自前年开始,新的「关系和性教育」成为课程必修的部份,在课堂讨论上,学生们被告知他们生活在一个「异性恋」的世界,还说这是一件坏事。接受访问的家长更指出其女儿在小学时,学校已经教导孩子这个世界并非只有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更教导孩子对历史人物统称为无性别之分的「they」,而不是他或她。学校的教材更包括以卡通形式描绘一个女孩子在一夜之间变了性别,便解决了她被欺凌的问题。

香港的家长们听到上述的中、小学课堂情况,有何感想?大家会否只以之作为个别学校的状况,可以不理?又或者他们觉得孩子们接受这种教育也不会是大问题,因为世界潮流正是如此?

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接受哪一种教育有不同的尺度,但如果你们对上述报道提到的学校情况感到不安,你们便应做好资料搜集,了解英国中、小学的教学情况,作为孩子在哪里受教育的决定。孩子的教育不但在学术学科上的知识增长,更有文化、德育等等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为孩子寻求更好的教育,不能只看表面,不求甚解,否则孩子堕入教育陷阱,后悔已来不及。英国教育一定好?真的是见仁见智了!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