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 - 从没想过的问题|油尖多士
港人到英国,文化上不算陌生,正如许多人提过,英国的红巴士、邮筒、公园的长櫈,港人见了很熟悉,但是有的事情做梦也没有想过,就是美国左派带动的性别文化,一早渗入英国大学甚至是中学校园,与别人交谈时要留意「代名词」。
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介绍自己,只贴出照片没有用,还要告诉别人自己用的是甚么代词,是他(He Him His),还是她(She Her Her),或是另有选项。称呼别人,尤其是学校里的老师,用错代词,等于错判其性别,如果遭学生投诉,轻则道歉,重则丢掉饭碗。
西方左派思潮主导教育和娱乐多年,校园里,性别问题俨然头等大事。交通工具的广播,省去称呼乘客「女士们 先生们」;餐厅里洗手间的标志,不再以简单的裙装或裤装区别,似有刻意模糊分界的倾向;交通灯改掉公仔图示,以男女性别符号叠加,创造出新符号,状如一只羊头上只有一只角。
代名词本身是从西方语言输入,中文原本没有这么复杂,无论男女,一概笼统地称为「伊」或「其」,包括广东话的「佢」,古文写作「渠」,一直通用无碍。在性别模糊议题上,中文领先西方左派千百年,但不是逐一列出更多性别选项,而是反其道而行,不说破不点明。
京剧和莎士比亚时代一样,由男演员反串女角,譬如民国时代的「四大名旦」,但舞台之下,不需要刻意公开其性别倾向到底如何;另一方面,广东粤剧和绍兴越剧,又有女演员反串男角的传统,阴阳交融的境界,尽在不言中。今日左派趋于极端,最大问题是凡事都要打破沙盘问到底,设置各种条条框框,口喊自由多元,其实是想尽办法把人管死。
陶杰
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介绍自己,只贴出照片没有用,还要告诉别人自己用的是甚么代词,是他(He Him His),还是她(She Her Her),或是另有选项。称呼别人,尤其是学校里的老师,用错代词,等于错判其性别,如果遭学生投诉,轻则道歉,重则丢掉饭碗。
西方左派思潮主导教育和娱乐多年,校园里,性别问题俨然头等大事。交通工具的广播,省去称呼乘客「女士们 先生们」;餐厅里洗手间的标志,不再以简单的裙装或裤装区别,似有刻意模糊分界的倾向;交通灯改掉公仔图示,以男女性别符号叠加,创造出新符号,状如一只羊头上只有一只角。
代名词本身是从西方语言输入,中文原本没有这么复杂,无论男女,一概笼统地称为「伊」或「其」,包括广东话的「佢」,古文写作「渠」,一直通用无碍。在性别模糊议题上,中文领先西方左派千百年,但不是逐一列出更多性别选项,而是反其道而行,不说破不点明。
京剧和莎士比亚时代一样,由男演员反串女角,譬如民国时代的「四大名旦」,但舞台之下,不需要刻意公开其性别倾向到底如何;另一方面,广东粤剧和绍兴越剧,又有女演员反串男角的传统,阴阳交融的境界,尽在不言中。今日左派趋于极端,最大问题是凡事都要打破沙盘问到底,设置各种条条框框,口喊自由多元,其实是想尽办法把人管死。
陶杰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