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 如果香港明天大解放|中环High Tea

如果明天是香港的「自由日」,会大解放,你会点做?甚么「自由日」?即是如英国去年七月十九日一样,几乎全盘解除所有防疫限制,包括取消社交距离要求、公共活动不再有人数上限、绝大多数公共场所不再必须佩戴口罩、夜总会等娱乐场所重开等等。如果香港也可以移除了所有限制,你会很高兴吗?会如很多去年反抗防疫限制的英国人般,感到可以重新做人吗?

香港着实有不少人有抗疫疲劳,不想戴口罩、不想有限聚令,要去美容、按摩、做运动,学生要回校上课,最好还可以去旅行后回港不需要隔离,这是真真正正的「复常」,是回复新冠肺炎在二○二○年一月爆发前的生活。香港有很多人相信都好想尽快有我们的「自由日」,但七百万市民中有几多人是绝对拥抱在短期内有「自由日」的呢?

直至昨天,香港新冠肺炎第五波累计已有一百一十三万八千多宗个案,累计死亡人数高达七千四百九十三宗。昨日单日确诊个案仍然接近七千宗,这个数字比起最高峰时,即三月初有几天的单日确诊数字逾五万宗的记录,当然是一个大幅回落的数字,但比起香港在第五波之前主要录得是双位数字的单日确诊个案,单日七千宗是几十倍,以至超过一百倍之数,在个案仍然高企之下,香港若有「自由日」这种安排,大家会真的冇有怕,完全接受松绑,享受自由?

也许经历了过去两个月确诊数字高企,但绝大部份确诊人士因隔离设施不足而被迫在家隔离后,有愈来愈多人觉得染疫也不是大问题,最重要是不需被下令要入住隔离营。这类市民对放宽以至解除抗疫措施相信会相对较支持,但这种心态相信不是那些有家人染疫后饱受煎熬、以至离世的家庭所认同的。确诊数字仍然高企,意味传播链在社区仍未基本上切断,这时候若大幅放宽防疫措施,客观效果是逆向清零,令疫情继续在中、高位徘徊、这种欲断难断的状况,才是对香港最大的伤害。

香港人今天有抗疫疲劳,绝对是,但特区政府若主观地希望香港社会在四月二十一日开始分阶段「复常」,会否是一厢情愿呢?提高了接种率而不能确定社区上的隐形传播链已切断,便是「复常」的基础?不看确诊数字,又不能提出有效方法切断传播链便可以「复常」?

英美两国现在基本上没有甚么抗疫限制,两国政府思维是只要确诊个案不会令医疗机构冧厂,确诊数字,以至死亡数字有几高,都不会是两国政府收紧防疫限制的考虑,打疫苗加强剂才是他们基本抗疫的板斧,这就是他们的「复常」面貌。但香港应行这一条路吗?会行这一条路吗?市民会支持这一条路吗?

如果你问问身边的朋友、家人,会否接受确诊数字仍然高企而拥抱大解放,不做任何防疫措施?还是有人会更担心自己或家人会中招而更少出街、更加倍保护自己?这可是一个政府必须要评估的问题。中西社会文化不一样,市民对防疫的期望和要求,不能与英美社会相提并论,香港要「复常」的基础,无论是在哪个时间实现,都必须要切断隐形传播链,唯有这样,全港市民才会安心,政府也要以此为基础考虑放宽措施,要顶得住有些人因抗疫疲劳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黄丽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