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以作战思维 急扩隔离设施 - 李一飘

港府与新冠肺炎病毒对战逾两年,面对传播力强劲的Omicron变种病毒,束手无策,抗疫落败。近两天每日的染疫人数突破一万大关,死亡人数与日俱增,公立医院不胜负荷,隔离病床爆满。有确诊者在急症室外的帐篷卧临时病床,等候入院医治,场面令人心酸。同时有数以千计染疫市民,别无选择,在家隔离,引发传染家人的惶恐,情况极不理想。港府必须遵从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破除既有框框,改以作战思维抗疫,才能火速扩充临时收治设施,减少病人之苦。

港府一向讲求程序,凡事有规有矩,但面对天灾,这套行事方式,往往不能应对紧急的民生需要。举例说明,外地发生大地震,政府会即时动用可使用的场所,安置灾民。港府要有这种应急心态,处理公立医院隔离床位不足的问题,不能只按程序供应,否则远水不能救近火。近日向酒店业寻求房间,未必能满足需求,另一可行方法,是动用医院周边的处所,如暂停上课的校舍、关闭的运动场等公营场地,改作临时隔离中心,取就近之便,由医院派人定时诊治。

亦有政府专家顾问提议,将会展改为临时隔离设施,让病征轻微者暂时安身,避免他们在家把病毒传播给亲人,引伸同一构思,港府亦可租用邮轮,短时间便可以收容大批病人。现在就要行动起来,只要有决心,所有困难都可以解决。
李一飘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