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香港人可以接受死亡吗? - 卢永雄

香港抗疫陷入一个乱局,香港人自己也受不了。

一、确诊不能送院。有很多个案显示,有确诊者不能马上送院,自行回家等候。家人十分恐慌,怕互相感染。政府为密接者留家的安排取了一个「居安抗疫」的漂亮名字,如今确诊而未能送院人士都送上「居安抗疫」手环。由于确诊人数暴升,预料下一步轻症确诊者都会留家而不会送院。但其实很多市民根本不接受确诊留家的安排。

二、检测长期轮候。由于确诊者暴增,加上污水检测显示各区都有病毒,市民涌往检测,政府检测力根本不足,轮候时间三至五小时比比皆是。用上派筹等方法又衍生新争执,混乱非常。

三、围封追踪失效。当每日有过千个案时,疫情根本已经失控,个案太多根本追踪不了。而且当确诊者都让他们自行坐车回家等候,快测阳性者又叫他们自行到医院急症室等候覆检时,高危人士还在街上到处走,追踪确诊者密接者、次密接者还有甚么意义?

香港陷入这种抗疫乱局,皆因决策者:一、完全没有预计疫情失控这只灰犀牛会出现,无预备,结果一团糟;二、潜意识觉得可以慢慢躺平,到如今还有些公共医生、专家、学者认为Omicron变种病毒不太严重,鼓吹打疫苗与病毒共存的思想。

「共存论者」好像看不见香港接种疫苗的数据。没有完成三针疫苗接种者,染上Omicron变种病毒仍然高危,何况香港现有百分之三确诊个案是更毒的Delta变种。

第五波疫情至今,由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九日,累计有约五千二百宗确诊个案,共有三名确诊者离世,分别为七十三岁、七十六岁男病人及九十四岁长期女病人,当中只有七十三岁翁去年九月已打疫苗(按时间应未打第三针)。另外至今有三人危殆,六人严重,大部份没有接种疫苗。

香港中老年人接种疫苗比例偏低,六十至六十九岁接种了三针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点八,七十至七十九岁接种了三针的只有百分之十五点三,八十岁或以上接种了三针的只有百分之四点六。试问这么低的老人接种率,在大流行时要死多少人?特别是疫情传入老人院舍之后。如今已有八间院舍爆疫,要撤离院友,当老人院大面积爆疫时,请问撤去哪里?

无论是有意无意的躺平,或是失控式爆发,当每日确诊数成千上万时,未打针的中老年人会大面积染疫死亡,这并不是太遥远的事情。

目前还有些力推共存论的医生或专家,话最重要不是清零,是加快接种疫苗,有些人甚至讲接种率到九成时香港可以和外国通关(现在还想通关?)。这些人忘记了一件事,打完第二针要六个月才可打第三针,即使人人听话马上去打针,也不能马上打第三针,试问何时才有八成老人打齐第三针呢?

港大医学院的模型推算,若政府维持现有社交距离措施,只能将即时有效繁殖率降至一点五,即每个确诊者可传染一点五个新症,未能降到一,遏止疫情幅度可达百分之七十七,预计在下月中至下三月底,每日约四百六十八人要入院治疗,超出医疗负荷,预料六月中累计约有九百至一千人死亡。

这一千条性命,谁去保护他们?香港不是美国,不像她可以对死94万人了无感觉。人命就是命,那怕是躺在老人院的长者,也要保护他们。我就接受不了这些死亡数字,请问谁可接受?

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建议政府积极考虑「封城」,遏止疫情传播幅度能有百分之八十五,到六月中的死亡人数可以减至一百一十五人,医管局服务不会沦陷。我相信梁卓伟过去不是封城派,但面对失控疫情,他也一百八十度转向。

要阻止死亡,封城加全民检测,是唯一出路。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
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