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不变,会再出乱子的

  我细读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讲话全文,整理夏主任对未来治港者的要求,可以见到中央对特区政府对现行管治不足的感叹。
  中央现已提出完善政制,未来的治港核心班子固然要是坚定的爱国者,但单靠爱国也不足够,他们还要德才兼备,发挥到治港的效果。否则五年、十年过后,香港人仍会继续批评,指完善政改之后选出来的人,也不是甚么能人,又再上街示威,坚持要搞西方式的民主,才可以治理好香港。阿爷为防出现这种败局,香港这个政改实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夏主任既然提出众多要求,潜台词就是现行的香港管治,特别是过去受到政制的限制,有严重的不足。我尝试总结出三大问题:
  一、只求选票,不求长远。西方四、五年一次的选举,参选的领袖不会提出长远的计划,因为大家都知道不会做得到。所以大家都只是提短期内能实现的东西,好像特朗普减税、拜登派钱,都是国会一通过,选民马上受惠的东西,提出这些「即食」的政纲,最容易收买选民,令自己当选。至你又派我又派,央行印钱不停,国家债台高筑,政客也阔佬懒理。
  只有中国能提出五年规划,十五年、三十年的大计。而中国的确有能力实现这些大计。
  香港学足西方,特首选举讲求化妆,不少候选人会讲出一些房屋策略,会提出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但实际上能稍稍做到的是少数,多数是「讲咗当做咗」,公屋轮候时间愈来愈长,房屋问题愈搞愈差。夏主任提出二○四九年要消灭㓥房和笼屋,就是为香港未来的班子设定长远目标,若你认为没有机会做到,就根本没有入场资格了。
  二、只问官运,不问人民。好了,搞完化装当选了,又马上想如何可以连任。当然想的都是权谋诈术,利益交换,而不是真正惠民的政策。
  若你有看过美剧《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或者《纸牌屋》(House of Cards)你就会知道,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期间还有中期选举改选国会议员,做总统有一半时间搞选举。
  随著香港政制在回归之后逐步开放,西方这种歪风,也蔓延到香港。当选的特首一上任,就开始谋划怎样可以连任。眼中只有选委会中游离社群的选票,心中只想着民望,有哪一刻关注市民大众的幸福呢?
  三、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对于西方政体的研究,早已有这样的总结:西方的制度重视程序,而东方的制度讲求结果。西方讲求程序公义,甚至盲信只要做好程序,自然会得到最好的结果。所以政治上只要实行民主制度,就可以选出公正无私、兼且有管治能力的贤者;只要实行完全的自由市场制度,就可以达至社会资源的最佳分配。
  实情当然不是这样。西方的民主制,在最近的二十、三十年出现了严重的歪变。以美国为例,「深层政府」势力猖狂,民主选举搞到漂漂亮亮,成功骗得人民的选票。但结果却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百分之一的人占据了百分之九十九资源的情况比比皆是,人民一点幸福感也没有。
  反观中国的制度为例,选票不重要,幸福感才重要,所以统治者要直接解决到人民的问题。
  香港也想学西方,所以政府经常强调自己跟足程序,或者做了甚么甚么,不太着重达成甚么效果。
  夏主任提到「为政者要为民众办实事,要接近基层、接地气,要每年办几件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这正正是针对香港官员那种「只顾过程,不顾结果」的思维。
  香港过去也有成功例子。一九六七年香港爆发暴动,英国在一九七一年将无能的港督戴麟趾换走,换来一个比较关心人民、有左倾思维的港督麦理浩。他提出新政,当中最突出的是「十年建屋计划」,大量兴建公屋,让住在环境很差的木屋区及徙置区居民可以搬到环境更好的公共房屋居住。
  历史教训在前,香港管治方式要变,不变,会再出乱子的。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