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欧洲在变 G7难搞 美国形象崩塌始于青年

  这个星期美国总统拜登很忙,他将在欧洲打转,展开重塑美国领导力之旅,还想把G7(七大工业国)打造成一个针对中国的D7(七大民主国),问题是他会成功吗?
  拜登将飞越大西洋,先前往英国,参加G7首脑会议。然后踏上欧洲大陆,到布鲁塞尔出席北约(NATO)峰会。然后在六月十六日到瑞士日内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想稳住俄罗斯,集中力量对抗中国。
  拜登在临行前设定议题,将问题界定为民主与非民主的问题,撰文指「我此次欧洲之行的意义,是要团结世界的民主国家……应对中、俄的有害行为」。拜登在文章又重提「美国必须从实力的地位出发,领导世界」。没有中国外交官坐在对面桌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时,拜登在自家主场讲这句说话,显然会轻松一些。
 相信欧洲人不会如中国那样,面斥美国之非;四年前G7领导人峰会上,「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名画、特朗普被G6领导人围攻的场面,相信不会再重现,但美国和欧洲盟友之间嫌隙已深,除了因为特朗普太露骨的单边主义之外,也因为美国的疫情失控,美国失去的大国领导力,并没有因为拜登上台而回来。
  数据最会说话。马歇尔基金会和贝塔斯曼基金会发表一个跨大西洋趋势报告, 当中一个对十一个欧美国家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抗疫无能造成六十多万美国人死亡后,美国作为「国际领导者」的声望,在法国和德国继续受挫,并没有「拜登反弹」(Biden bounce)。
  这个民调在拜登起程赴欧前发布,显示拜登并没有让美国恢复疫情前的地位,反而是中国的声望在法、德进一步略微提高。
  这项在十一个欧美国家进行的民调显示,总体上有百分之六十二人认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上最有影响力,认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有两成,认为欧盟最有影响的是百分之十四。
再细看不同国家人民的取态,五成五的德国人认为美国最有影响,五成六法国人认为美国最有影响,这个结果差不多和去年大流行后的数字一样,今年在德国和法国只是各自多了一个百分点的人认为美国最有影响,可以说是看法基本和去年持平。
  反观对中国的看法,百分之二十二德国人认为中国最有影响,比去年大流行后上升了两个百分点,百分之二十八法国人认为中国最有影响,和去年持平。要注意的是去年大流行后的调查显示,认为中国最有影响的人数大幅上升,今年仍维持在高水平。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欧美十一国的十八至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多地认为,美国影响力不再。同样地十八至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对中国的感觉比较正面,更加觉得中国是一个伙伴,特别在美国、加拿大、德国和英国,例如德国和加拿大的十八至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有百分之四十二认为中国是一个伙伴,但整体地只有百分之二十七加拿大人和百分之二十八德国人觉得中国是一个伙伴。
  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虽然整体上欧美人对中国较敌视,但反叛的年轻人,可能觉得中国是一个进步的力量,对中国的感觉较正面,和香港人的年轻人的表现很不一样。欧洲在俏俏转变,美国形象崩塌始于青年。
  这个跨大西洋趋势报告撰写机构、马歇尔基金会巴黎办事处副主任昆塞斯表示,民调结果表明,「拜登效应并未发生,美国影响力的衰落,在今天仍然与特朗普执政时相同。」
《华尔街日报》评论拜登欧洲之行时话,虽然拜登「拥抱欧洲」,但欧盟有所顾虑,因为拜登的一切政策,都已经谨慎地贴好了价钱牌——这是欧洲人知道的。
  欧洲多国是否会回应拜登联欧抗中的计划?英国《金融时报》发文表示,一些欧洲领导人对美国的「新冷战论调」,抱有怀疑。
  我们又看看这场G7大戏,如何收场。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