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多士——惩罚的效应

  特府为求「谷针」,据悉正研究「罚则」:禁止未接种疫苗的人进入食肆、学校、图书馆、戏院等场所。
  香港人打针意欲低落,在邻近地区之间传为异闻,尤其是台湾尚在四围扑针,日本为出手相助,正与英国阿斯利康修改合约之际,香港虽有足够供应,竟然面临逾期失效的难题。
  但香港人抗拒打针,若归咎于民风「刁悍」,冥顽不灵,愚昧无知,恐特府也颜面无光,无法对外宣传,吸引资金;另一方面,香港人以「转数快」、「数口精」闻名,擅于权衡利弊,特府要谷针,如果了解香港民情之基本特征,本不是甚么难事。
  目前以色列、美国、英国疫苗注射比率领先全球,不但未曾听闻使用强制惩罚手段,美国各地甚至各出奇谋,在超市、教堂、酒店甚至夜店俱乐部门口,到处都有流动疫苗注射站,不必预约,随到随打,如同买彩票一般方便,如此轻松活泼之气氛,是否变相增强民众对疫苗之信心,视打针如等闲?令人十分好奇。
  特府平时口口声声「跟从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为何偏偏此时不采纳国际「经验」,却反其道而行?利用恐惧令人就范,是中国古代法家的传统,一旦启用,罚则只能愈来愈严,不断扩阔范围,易推难收。
  另外,禁足食肆、戏院、学校、图书馆等场所,效应有待观察:因为中国年轻一代喊出了「躺平」的口号,特府进一步向未注射疫苗者惩以禁足,等于强制愈来愈多人留在家中,不消费、不工作、不娱乐,难道也要鼓吹香港人躺平吗?
陶杰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