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民族复兴 民心无价

  一场中美高层外交角力,一幅将一百二十年前也是辛丑年中国和列强签订《辛丑和约》和如今中美会谈的对比照。惊觉一百二十年两个甲子,已换了人间。
  想起二○一八年我去了天津,去到意大利旧租界,见到近二百栋旧建筑。这原来是意大利在本国以外唯一的租界,这个意国风格旧建筑群美则美矣,却烙印着一九○一年外国联军攻入北京、清朝割地赔款的屈辱历史。
  翻查历史,联军入侵中国之时,总数才三万多人,打败了清政府几十万大军。原来意大利只出了八十人参与联军攻华,就侵占了我们天津的大片国土,可悲呀!中国当时有四亿人,对方弹药补给是以月计船程,如果中国民气能够凝聚,血肉长城守土衞国,即使牺牲一十、二十万人,对方弹尽粮绝,也可全歼敌军。可惜国穷民弱,夫复何言。最后战败签下割地赔款的《辛丑条约》,向各国赔偿天价的四亿五千万両白银,更令中国穷上加穷,弱上加弱。
  这次天津之行,令我记起一年之前,国家主席习近平二○一七年在回归二十周年纪念到港期间,在七一发表讲话,说起一八四二年清朝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割让香港的历史,习主席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八十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都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我在台下深有所感,国弱,人多也输给人少的,不断被人欺负。被人欺负,就更加弱。
  所以如今中国在中美会谈中站起来,挺直腰板对美国说:「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人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谷了一百二十年冤屈气,一朝尽吐。中国没有民族复兴的大背景,即使想说,也无能力说出这种话。
  对于这场中美会谈,我有几点观察:
  一)中国发话,有备而来。外交官是最听从指示的队伍,最讲究授权。政治局委员杨洁箎和外长王毅,更不是随便说话的人物,相反他们是审慎派。他们够胆对美方如此发话,就是起行前得到最高领导的授权,明示若美方过界,就火力全开去还击,这就是中国的态度。所以如果中方采取这种行动有风险,就是一种「经盘算的冒险」,不是一时冲动。
  二)展示底线,止戈为武。中国经历特朗普时代,对美的外交政策已调整,由过去的一味容让,尽量低头;转变为严守底线,随时反击。这是中国式的「止戈为武」策略。在中美贸易战时,特朗普就对中国胆敢报复反加美国关税时,大感意外,即时暴怒。但风云过后,中美贸易战还是达成协议收场,因为美国的手上的牌也不多。
  如今拜登上场,对中国又是那种拉盟友包围中国攞晒彩的策略,既要实益,又要面子。中国不吃这一套了,在会谈中向美国讲明底线何在,关键是中共对中国的统治神圣不可侵犯,你一掂就反面,同时香港问题、台湾问题、新彊问题也是中国内政,你美国不要碰,你一碰大家就玩到底吧。
  三)风险可控,民心无价。当然,中国这样做自然得罪了美国,有一定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值得冒。一则,美国反击的选项有限,她要对中、俄两大国同时反面的成本太大,而欧洲甚至日本、英国也不是和美国完全一条心,只有一个死忠的澳洲小弟弟,办不了围堵中国这件大事。
  二则,中国民心对政府的拥护,到了空前的高度。日本网友看完中美会谈也羡慕了,说希望日本也这样,讨厌日本的「窝囊外交」。当你看到美日2+2会谈后,矮小的日本首相菅义伟向高大的美国防长奥斯汀鞠躬的照片,就明白甚么叫「窝囊外交」,相反地更凸显中国的民族之魂。
  中国的七十后、八十后成长于中国开放之初的年代,比较崇美。近年中美之争和香港之乱,令中国的九十后和○○后的一代人,却更爱国,不再有盲目崇美的所谓「公知」(其实自称公共知识份子也相当矫情)。这九十后和○○后的一代,是中国的未来。中国在对美外交上有理有节地出招,赢来的民心无价啊。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