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看不见在大厅中的大象

  香港社会形成黄蓝对立之后,社交群组亦分成黄丝群组和蓝丝群组。周四有大批示威者闯入美国国会大楼,最后有女示威者在镜头前被警察开枪打死。我发现一个奇怪现象,黄丝群组平时一天到晚发帖,周四却完全静默了,由早到晚,没见到黄丝一个帖子。美国的「美丽风景线」,在黄丝群组,好像没有发生那样。情况静默得令人惊讶。平日一天到晚发帖的人,突然消失了。
  用现时的流行用语,在网络上人们喜欢「围炉取暖」,但当炉没有了火,自然就没有人围炉了。我较喜欢用深入一点的心理学和传播学的分析,认为这是「选择性注意」的现象(selective attention)。
  黄丝人群觉得美国这个民主圣地,不应该出现暴力冲击国会的行为,也不应该出现警察近距离开枪打死人的事件,就选择性不注意这些现象,当看不见好了。
  「选择性注意」的理论,于一九五八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D.E. Broadbent)提出,由于人的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就用一个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只选择较少的信息进入高级的分析阶段,其他信息被完全阻断在外。
  这个理论其后在传播学上发扬光大。简言之,这是与人的心理有关,就是趋乐避苦。就如实验中的白老鼠,按某个键会跌出粟米,牠就会经常按那个键,如果按另一个键会触电,牠就会回避那个键。在政治上也有同样情况,某些视像与我们的理念不一致,就会主动避开那些视像,当作看不到,以免令自己蒙受思想上的冲突和痛苦。
  股民也经常有这种心态,当买中了一只「嘭嘭声」上升的股票,就会日日按报价机看这只股份的股价。相反,如果股价下跌,跌百分之十、二十还会间中看看,但当跌到百分之五十、六十,由于太痛,就索性不看了。「选择性注意」本来正常,而从政者如果同样有选择性注意,就等同关闭了接收信息的大脑,对形势不断错判,最终会犯下致命性的错误。香港的反对派,特别是泛民主派,就有这种问题,导致他们对阿爷不断错判,看不到本应看到的问题。
  一、看不到中央会订立《国安法》。有时,将一只大象放在一些人家里的大厅中,只要大象是他们不喜欢看见的东西,他们就不会看见。二○一九年十一月二日,中共中央召开四中全会,罕有长篇地讨论「一国两制」的问题。我当时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央坚持要搞好香港,反对派求仁得仁》的点评。文中特别点出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我当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当时环境下,香港无法自行就23条立法,中央会否直接立法颁布在香港实施,加强本地的执法力量呢?文章见报之后,不少人看后认为我盲目附和中央,他们根本不相信会出现这种事情。有泛民朋友私底下说,这只不过是靠吓。有一名前政府高官说,中央直接立法,在香港根本无法执行。
  现在回头看,这些人都是「选择性注意」,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会细心分析,眼前的大象也看不到。
  再举一例,当天的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完善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要注意,是说「解释制度」。现时这个制度尚未设立,恐怕将来会有这种制度。我昨日提到,反对派还在大放厥词,说他们的「揽炒十部曲」无差别否定预算案,是按《基本法》第50条及第52条行事。到中央设立了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时,相信这些随口乱讲的言论,一说完会即时被中央否定。在这个制度下,法庭也只能够按中央的解释判案。
  二、看不到美国根本不理香港反对派的死活。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之后,有部份人选择龟缩,但仍有很多人继续实行其揽炒大计,他们背后有一个信念,认为国安法无法执行,若阿爷强硬执法,就一定会惹来美国制裁香港,直至特区和中央投降为止。他们坚持「美国救我」的幻想。
  他们却不去注意,美国政客早已打开口牌说「美国优先」。香港问题,只是他们玩弄政治的棋子,根本不理效果。
  美国总统特朗普鼓动支持者冲击国会闹出血案后,就马上宣布要制裁香港拘捕五十三个反对派的相关官员,又要在下周派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访台。这些行动只为转移注意,特朗普根本不关心有无效果。
  反对派寄希望于美国,却看不到自己成为棋子的简单事实。
  总的而言,中央要大力搞好香港,不怕美国施压。这只大象,已经在我们的面前走来走去,我们不要再被「选择性注意」所影响,不要「选择性失明」,要细心分析了解中央的行为,才可以见到香港的前路和自己的未来。
  香港的巨变,才刚开始呢。
「巴士的报」是一份网上报纸,让网民随时随地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卢永雄



最Hit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