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前成交或萎缩,久守必失

耀才证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表示,港股在沉闷中结束今年首季,尽管恒指在首季最后一日曾最多下跌超过400点,收市亦只能险守23,000点,但「埋单」计算,恒指在首季仍大升3,059点或15.3%,国指累升16.8%;而深受中港两地投资者欢迎的ATMJX表现一枝独秀,带动科指首季急升20%,令港股首季终能跑赢英、美、欧、日、韩、台等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去年陪同美股一起创下历史新高的日股,在今年首季亦显著回落,更成为表现最差的亚洲代表。而一向对港股有润泽作用的「北水」,首季净流入4,386亿元,已达去年全年净流入总额约54%。单以三月计,经港股通南下资金录得净买入1,602亿元,创下2021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净买入,同时也是2016年底深港通开通以来历史第二大月度净买入。如今恒指及国指已经是连升4个月,确实值得庆贺。

踏入第二季,即使北水仍有保持「支持」的状态,但港股勇态仍未复原,走势疲态尽露,全日波幅不足500点,成交就仅仅只有2,000多亿元。所有过往有关DeepSeek及AI的消息,好像在市场上全部消失;连带所有受惠股的动力亦无以为继,完全与上个月有差天共地的感觉。港股突然变得缺乏方向的主因,相信是踏入第二季,市场上继续观望美国总统特朗普会再有出人意表的行为及言论。在香港时间今日(4月3日),狂人公布「对等关税」详情,并扩大对等关税至全球,加深市场对美通胀以至滞胀的忧虑,令投资者不敢轻举妄动;再者,美联储局通胀指标的2月核心PCE物价指数高于预期。在种种不利因素下,全球股市变得沉寂或呈现沽压,实属正常;反观去年持续强势的黄金价格再创新高,顿成资金避难所。

而近来强势的港股,不仅失去DeepSeek及AI的光环,还加上对关税问题所产生的忧虑,市场上最近持续出现配股的情况。数只颇具份量的股份,如比亚迪(01211)、小米(01810)及蔚来(09886)先后在市场上配股集资,令投资者担心港股短线已见顶,并可能会持续出现配股情况,尤以科技股令投资者最有戒心,从而令市场气氛大打折扣;再者,车股近日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除配股问题外,小米集团(01810)进军新能源车的处女作SU7推出至今一直相当畅销,更成恒指上季升幅的主要动力,不过踏入次季,小米则成跌市主要元凶,事缘一场涉及SU7致命车祸引起极大关注,以及市传董事长雷军带头减持等不利消息在市场涌现,即使最后小米澄清减持消息,亦似乎作用不大,其股价在次季首两个交易日急跌近10%,跌穿45元,更创下一个月新低,即使SU7上月交车量按月飙逾40%,仍无法释除投资者的担忧。

           耀才证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

笔者认为,港股之所以在上一季有著无与伦比的气势,原因除国内牵起一轮DeepSeek及AI的热潮,带动香港的科技股「闻鸡起舞」外,当中深受投资者追捧的ATMXJ亦是最受惠份子,令恒指及科指节节上升;更因在热潮下,「北水」透过港股通猛烈灌溉,令成交穏步上扬。然而,特朗普上场后,管治及整顿政策与前任拜登政府截然不同,以往拜登政府主要针对中国及其友好或相连国家,但特朗普上场后亦指向其他欧盟国家,加上其政策举棋不定,令投资者在此类国家投资的资金,突然纷纷转移至过去几年一直未见起色的港股身上。因此,在北水及外资一同发功下,港股先能够在首季脱胎换骨,跑赢全球股市;但踏入第二季,港股走势突然变得模糊,除因为始终已有一定的累积升幅,以及未有进一步的利好消息配合,加上投资者已逐渐习惯特朗普的招数,从而开始将资金调回美股市场「小试牛刀」;再者,不知是否巧合,港股首季一直升势凌厉,但未有吸引外资投行对其前景作出加持,而在港股穿23,000点后,摩根士丹利竟然吹奏「摩笛」,将恒指今年底目标价调高7.5%至25,800点,一众投行亦纷纷上调恒指目标价;高盛则发布报告称,中国AI技术发展是「游戏规则改变者」,预计未来十年,每年提升中国股市每股收益2.5%,并吸引逾2,000亿美元资金流入。不过,中港两地股市在一片唱好声下,并没有作出什么反应,反而反复回调。谈回港股,由于清明及复活节长假期将至,除非有震撼消息公布,否则相信成交未必会在假期前有所增长,在成交萎缩的情况下,23,000点可能会出现久守必失的情况;现阶段希望能够穏守在22,600点(10天线),然后触底回升,再作部署。

(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士,并无持有上述相关股份权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