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调低港股目标,反而有利港股?
耀才证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表示,本周全球市场的焦点,一定是耐心等待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周五出席杰克森霍尔全球央行年会的言论,希望再明确未来减息的路线及方向;金融市场往往会出现等待才有憧憬的现象,在仍未揭晓的情况下,美汇已显著回落至102附近,更见7个半月低位;对国内及香港经济影响深远的离岸人民币曾升穿7.13,因而曾带动中港两地股市在本周一作出反弹,港股最多更曾升至贴近100天线(17,692),可惜成交仍不足千亿元,因而不能用转势来形容;而一向对港股有润泽作用的北水,就罕有地出现流出的境况,是近5个月以来最多。由于港股成交持续不足已成为常态,就算偶有反弹亦难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加上北水呈现流出的情况,令港股飘摇程度更大;话说未完,港股在贴近100天线后,投资者见到未能进一步推进,以及上证指数作出调整下,港股沽盘又再相继涌现,令恒指急促回调至17,300水平,前景变得更难捉摸。

图:耀才证劵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
据恒指服务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本月16日,今年在港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已超越去年全年总额29.8%,达164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接近9成是由蓝筹股回购造成。出现此情况,反映中港股市在持续低迷下,公司为穏定民心或股价,才作出回购的决定;未来如港股弱势未改,回购潮相信仍会持续。但笔者认为,回购当然是可以穏定股民的信心,但要令股价不要回落,确实要「天时」来配合,而这「天时」,当然是市况的整体气氛;尽管现时回购额度创历史新高,但完全无助港股出现持续的反弹,足以印证回购并不是灵丹妙药,大前提确实要市况回暖,才能真正挽回投资者对港股的信心。
对于久病未愈的港股,外资投行又突然作出「趁你病攞你命」的行为;在国际具权威性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大摩)认为,中国通缩风险问题持续并且没有改善,因而大幅调低中资股目标价;此外,更将沪深300指数调低至3500点,恒指最新目标价调低至17,000点,国指则降至6,000点;而另一边厢则指出,尽管全球市场风险仍存在,但认为美国经济在软著陆的预期下,对日本股市及印度股市虽然也有调低目标,但对其仍抱持坚定不移的信心,对大摩的言论可谓「荣辱互见」。笔者认为,尽管外资投行确实在世界金融市场有一定的指引性,甚至有投资基金会参考其分析来制定未来的基金组合,但其行为有时会是「见好唱好丶见淡唱淡」,又可用「跟红顶白」来形容;何解有此看法?
笔者尤记得,港股今年在农历新年后,其走势可以用「由衰转盛」来形容,原因是港股当由1月低位14,794起步,直至今年5月缔造了19,706的高位,成交在该期间更是穏步上扬,由不足800亿急升至超过2,000亿;出现此气势的整个期间,反而没有任何一间投行对港股作出调高点数的行为。但直至到今年5月,港股在突破19,000之际,大摩当时突然走出来,表示恒指最乐观可见22,500点;随后多个投资银行也相继为港股作出加持,纷纷调高港股的评级,当时投资者看到此推测,当然信心返晒嚟,对港股的态度由「唔信唔信」到「唔可以唔信」;报告一出,更将港股的投资比例提升;但好景不常,在五月后,恒指走势当然是由「由盛转衰」,现已没有投资者提及何时会到22,500点,就连17,000点的水平也好像摇摇欲坠。因此,是次大摩突然出来「转軚」调低港股的点数,如参考今年五月相反的数据,今次是否意味港股可能会出现反弹?大家不妨细心观察,留意成交的变化,才是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