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特别展览
已经去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一于再去!因为有全新特别展览登场喇!
首个以女性在卡地亚发展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为主题的「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特别展览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登场,透过约300件自19世纪流传至今的卡地亚珠宝、钟表、珍宝、配饰及文献等珍品,彰显女性的生活方式、创造力和影响力,以及探索女性与珠宝之间的精彩故事,而且可以让您近距离欣赏名人的珠宝珍藏!


展览分为4个单元,透过讲述古今多位传奇女性与卡地亚之间的动人故事,追溯女性与珠宝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呈现中国以及世界各地艺术对卡地亚在风格、纹饰、材料和工艺方面的启发。
1. 王室与贵族女性:优雅与名望
展示皇室及贵族女性在19世纪卡地亚发展初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年)的侄女玛缇德.波拿巴公主(1820—1904年)在1856年获得她首件卡地亚珠宝,成为卡地亚第一位有王室身份的客户!

冠冕
卡地亚巴黎,1907 年
铂金、钻石、天然珍珠
特别订制
卡地亚典藏 HO 26 A07
来源:玛丽.波拿巴公主 (1882–1962年)。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根据卡地亚档案记载,此冠冕原为一款发梳,佩戴于后脑,亦可作为发箍。此件珠宝为1907年玛丽.波拿巴公主与希腊和丹麦的乔治王子结婚时的嫁妆,上面饰有橄榄枝图案,以向希腊夫家的文化传统致敬。
2. 女性新姿:打破传统
20 世纪初,「新女性」的概念在欧美兴起,强调女性的独立、行动自由以及对既定社会规范的挑战。曾经是贵族象征的珠宝,此时成为个人风格的有力体现。乘着这股浪潮,卡地亚透过创新设计,为女性提供了赋权和表达自我的新可能性!

项链
卡地亚巴黎,1934 年
翡翠、铂金、金、钻石、红宝石
特别订制
卡地亚典藏 NE 53 A34
来源:芭芭拉.赫顿(1912–1979年),美国零售业商伍尔沃斯百货继承人。
Marian Gérard,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此项链是赫顿与俄罗斯阿历斯.米德凡尼王子(1905–1935年)在1933年结婚时收到的礼物。翡翠为中国装饰艺术中常用的宝石,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此项链由27颗透明度和光泽极高的翡翠珠串连而成,非常罕见,可能来自同一块原石。卡地亚应赫顿的要求,以镶嵌钻石和红宝石的搭扣取代了原本的搭扣,红宝石和翡翠的绿色对比鲜明。赫顿后来再委托卡地亚,以她提供的半圆形翡翠制作一枚与项链相配的戒指。
3. 好奇尚异:跨文化灵感
卡地亚一直对世界不同文化有强烈的兴趣,而卡地亚首位女性创意总监贞.杜桑(1887—1976年)看到这股新潮流。卡地亚的设计师们持续受到中国、埃及、印度、日本与俄罗斯等地文化艺术的启发,在珠宝设计上运用崭新的风格、物料与色彩!

埃及风格自鸣钟
卡地亚巴黎,1927 年
金、镀银、螺钿、珊瑚、青金石、祖母绿、红玉髓和珐瑯
卡地亚典藏 CDB 21 A27
来源:佛罗伦斯.布鲁门塔尔夫人(1875—1930年)。其丈夫乔治.布鲁门塔尔(1858—1941年)于 1934 至 1941 年期间担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他们是收藏家和多位法国艺术家的资助人。
Nils Herrmann, Collection Cartier
© Cartier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埃及图坦卡门的陵墓在1922年被发现,并获全球媒体广泛报道,再度引起世人对古埃及的兴趣。卡地亚将装饰艺术设计与埃及图像结合,甚至再将古物部件加入其珠宝钟表设计中。此钟的外形宛如埃及神庙之门,上面装饰了近似古埃及壁画上的象形文字。
4. 非凡女性:璀璨新传奇
1950年代迄今,卡地亚与女性为时代谱写了新的篇章。此部分聚焦卡地亚珠宝与现代女性之间的密切关系,展出的珍品来自多位举足轻重女性的珍藏,包括摩纳哥王妃嘉丽丝.姬莉(1929—1982年)、著名演员伊莉莎白.泰莱(1932—2011年)、林青霞与刘嘉玲,以及企业家何超琼等。

冠冕
卡地亚巴黎,约 1919 年
铂金、钻石
演员及作家林青霞惠借
Private collection
© Cartier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特别展览的展期是2023年4月14日至8月14日,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8展出,现可通过香港中旅社订购特别展览门票,亲身欣赏华丽璀璨的卡地亚珍藏,喜欢珠宝珍品的您千万不要错过!
有兴趣可按此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