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秘史︱光绪驾崩大清最后皇帝级葬礼 7920人抬棺花费45万白银︱多图
发布时间:07:00 2025-11-08 HKT
1908年11月14日,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帝驾崩,终年37岁。他的葬礼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记载的帝王出殡仪式,根据史料纪录共耗费45万白银(相当于现时的7650万万元人民币),并有7920人将其「梓宫」(皇帝棺材的美称)从紫禁城抬至易县清西陵的梁各庄行宫,之后才在金龙峪正式下葬。从光绪帝的葬礼可以一窥中国皇权象征意义的式微,以概括这位被誉为「最惨皇帝」的一生。
至死无人相伴
光绪帝,原名爱新觉罗·载湉,出生于1871年8月14日,在1875年2月25日登上帝位。他本不是皇位嫡系,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在同治帝去世之后他被慈禧太后收养为养子,从而填补了同治帝没有子嗣的继位空缺。加上当时他只有三岁年纪尚小,光绪帝普遍被认为是慈禧太后的「傀儡皇帝」,纵使有宏图大志却不能伸展,甚至连起居饮食都没有达到一位皇帝应有的标准。
光绪帝一直被软禁在紫禁城内,不曾掌握实权,连驾崩之时也没有任何人在身边。根据野史记载,他在1908年中毒而死,后来科学尸检验出其体内有大量砒霜;但当时无人得出这项结论,故光绪帝的官方死因为因病暴毙。
当时的清政府库房空虚,也在多次对外战争中签下多份不平等条约,深陷割地赔款等困境。但光绪帝的葬礼却举办得极其奢华,庞大的对比对当朝的政治社会现状而言可说是极其讽刺。就在其驾崩的一天后,慈禧太后相继逝世,享年72岁。所以,光绪帝的葬礼主要由其遗孀隆裕太后及瑾贵妃等人负责。
奢华仪式与百姓态度对比巨大
光绪帝的棺罩长达五米,高四米,命名为「吉祥轿」。抬棺一共花费四天,连同大量陪葬品,从3月12日一直到15日才到达。这场葬礼甚至吸引其他国家的媒体到场记录,护送队伍除了军队外,还有长达几十公里的送葬队伍,当中包括超过1300人的仪仗队和1400多辆接载皇室成员和清廷官员的马车。而焦点更是落在抬棺队伍上,一共7920人参与这项任务,以包衣旗的士兵为主,每天60个班、每班128人,可见当时朝廷对葬礼的重视以及光绪帝身份的肯定。
不过,一个细节令清朝皇权衰落表露无遗。根据当时的宫廷规定,人民可以观看送葬队伍,但在棺材经过时必须下跪致哀;然而根据历史资料所述,两旁人民没有人低头跪拜,也没有官员或士兵惩罚这些触犯「规定」的人。百姓不见哀愁,甚至暂停娱乐的规矩也让人民颇有怨言。至此,清朝皇室的尊贵地位已经名存实亡。
而当光绪帝的棺材到达梁各庄行宫后,葬礼仪式、包括其陵墓崇陵的修建也随即开始,并持续大半个月。虽然为了能够尽快完成崇陵,工人的数量一度高达6000人。但因为经费不足,进度依然严重滞后,一直到清朝灭亡,崇陵依然未能竣工。后来袁世凯了为迫使溥仪退位,承诺将继续修建崇陵,最终这项工程于1913年完工。光绪帝经历5年「暂安」终于得以下葬。据说这项工程耗费551万两白银,是清朝最后一项劳民伤财的奢华工程。
即使陵墓如何豪华,清朝依然无法抵抗灭亡的命运,在光绪帝最后安息的地方,悄然化作历史的尘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