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秘史︱中华铅笔90年威水史年销22亿支 曾上太空连邓小平都帮衬
发布时间:07:00 2025-03-08 HKT
手机世代下,许多人一天也不会提笔写一个字。不过,说到铅笔,大部份人脑中也会弹出红黑相间的图像——中华牌铅笔。这枝深植华人基因的国产名物,90年前诞生时,倾注了创办人吴羹梅的爱国自强情怀。中华牌铅笔,高峰时年销22亿支,甚至邓小平也曾购买,连中国人上太空也要带著特制的中华牌铅笔一起冲出地球。
爱国富二代吴羮梅创办
中国首间国人投资的铅笔厂,其实是在1932年,于香港九龙购入自英商后,易名为「大华」的铅笔厂,但由零开始由国人创办的,则是产销中华牌铅笔的中国铅笔厂(下称中铅) 。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中国鞋王」回力曾助女排拿奥运冠军 百年威水史成就国民「白饭鱼」
中铅诞生于1935年,创办人是江苏富二代吴羮梅。吴于日本留学时,曾在真崎大和铅笔株式会社(后为三菱铅笔株式会社)的颜色铅笔工场实习,学到完整的铅笔制造过程。
回国后,吴羮梅决定在上海筹建工厂制造铅笔,于1935年以5万元资金,在南市斜徐路(今晖东路西)1176号,开办「中国铅笔厂」(1937年易名「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 ,成为中国首家完全由国人筹建管理,能自制铅芯、铅笔板、笔杆及外观加工的铅笔厂。建厂之初,中铅月产二万罗,每罗即144支铅笔。
中铅生产「好学生」、「小朋友」、「飞机」、「鼎」等牌子的铅笔,产品涵盖高中低档,加上把时任上海教育局长潘公展书写的「中国人用中国铅笔」口号印在笔身上,成功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另外,中铅的产品较外国同级货,便宜约10%至15%,吴羹梅很快便把产品,进驻上海滩四大百货公司,即永安、先施、新新、大新的文具柜枱上。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民初奇女子董竹君13岁沦落青楼 嫁督军留学日本离婚后成上海商界强人
三迁厂房避战火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铅先后搬迁到后方的武汉,宜昌和重庆,迁徙数千里,许多机器曾沉于江底,厂房也遭日军炸毁,在极艰难条件下,仍产出5000万枝铅笔,应付大后方的书写需求。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吴羹梅回到上海复厂。
新中国成立后,中铅成为上海轻工系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1953年12月7日,铅笔厂向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中华」牌专用商标。
1954年,中铅改名为中国铅笔公司一厂。同年开始生产101高级绘图铅笔,硬度有HB、F、H-6H、B-6B共14种规格,可供笔记抄写、工程设计、机械制图、速写素描、多页复写等不同用途。
1954年10月,中铅与上海长城铅笔厂合并,将「长城」牌商标纳入。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14吋「北京牌」天津制 个半月仅造了15部
1958年起,中铅开始大量出口铅笔,令「中华」、「长城」牌的铅笔扬名国际,成为上海的名牌产品。
令邓小平破戒「用钱」
中华牌铅笔其中一个为外界津津乐道的,是邓小平在1992年2月18日南巡上海,到当时全国最大百货商店「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视察时,花了10元,买了4份,每份10枝铅笔,和4块橡皮,而邓小平买的正是中华牌铅笔,当时他更笑言「几十年没有亲自花过钱了」,成为一时佳话。
中华牌铅笔另一个载入史话的,是它曾经上太空。中铅为「神舟七号」专门研发一枝适合在太空极端环境使用的铅笔,供太空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使用。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大白兔糖前世原是「米老鼠」 周恩来曾当「国礼」赠尼克逊
2008年升空的「神舟七号」,要执行中国首次的出舱任务。太空铅笔必须耐高温、耐冲击、防滑质轻、笔芯浓度硬度适中,确保太空人戴著面罩也能清楚看到文字。小小一枝铅笔,却蕴含高科技。
经过不断发展,中铅高峰时年销量达22亿支,产品包括石墨铅笔、彩色铅笔、特种铅笔、绘图铅笔等300余个品种,销售额超过4.5亿元。据中国报告大厅,2023年铅笔十大品牌榜,「中华」是排名第一,力压施德楼、三菱等外国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