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沟通|音乐助自闭童成长 一家三口玩乐团增交流【595期】

其他
更新时间:10:11 2021-10-26 HKT
发布时间:00:00 2021-10-21 HKT

香港管弦乐团圆号手李少霖与妻子兼同团敲击乐手胡淑徽接受《亲子王》专访,分享音乐如何帮助十七岁自闭症儿子Yannis成长。胡淑徽说,小时候的Yannis在群体中总是一言不发,三人在两年前开始一同参加共融乐团True Colors Symphony,她看见现在的Yannis能够在各个访问中自如谈论其原创音乐作品,「这件事我一世都会记得,他从一开始不愿开口讲话,到后来能对音乐侃侃而谈,你说他个人是否有进步?在我看来是有的,但内心变化只有他自己知道。」夫妻俩作为旁观者,记录Yannis不同时期的音乐历程,见证音乐在最初作为治疗手段,到后来成为儿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岁诊断为自闭症
Yannis三岁时,母婴健康院的医生吁李少霖夫妇带他到相关诊所接受详细评估,胡淑徽心知不妙,后来儿子确诊自闭症,夫妻二人均感到愕然,当下不知如何处理。不过,他们很快从失落中收拾心情,把握孩子六岁前的自闭症黄金训练期,尽力提升Yannis各方面的能力,好让他不与正常孩子有太大差距。治疗期间,Yannis慢慢尝试学习乐器,从中训练社交、专注、纪律及思考等能力。


胡淑徽称Yannis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学习能力较佳,但于人际互动及语言表达上有一定困难。她表示,Yannis的思维与一般孩子无异,甚至更强,惟情绪控制与社交能力与常人有别,这最令夫妇感到头痛。「尤其在青春期时,他更少与我们沟通,有时我们怀疑他(社交能力)不进反退,偶尔感到担心。」因自闭症儿童的特性之一是难与他人沟通,故儿子确实的改善进度如何,他们难以得知,唯有从生活中观察。


导师建议先学钢琴
Yannis未出世,已经开始接触音乐。李少霖说,因夫妻本身从事音乐工作,故儿子在妈妈肚内已经听过不同类型的音乐。Yannis出生后,他们在工作时遇到适合孩子的音乐会,便会带他前往观赏,Yannis就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长大。「Yannis真正接触音乐是四岁时,原本想带他到相关机构接受多元智能的训练,如自理能力、纪律,最后在导师建议下选择学习钢琴。」李少霖解释,弹钢琴需要灵活运用手指,有助刺激脑部运动,继而促进思考。


胡淑徽指出,自闭症孩子需要慢慢成长,学习钢琴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辅助成长工具。「自闭症孩子脑部构造与正常人有异,想法较为简单,其中枢神经发展较一般孩子迟缓,不少研究证实以音乐作治疗手段,能够刺激自闭症患者的大脑中枢神经成长,脑部才可发展得(比较)成熟。」


学琴培养纪律
李少霖坦言,不是因其夫妻从事音乐,就想培养孩子成为音乐家,他们的初衷是透过音乐,助Yannis慢慢提升能力。「过程中,Yannis学会很多音乐的规范,例如准确弹出节奏、数拍子、听音准,这些都是(帮助)他改善自闭症的一些元素。」根据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一项研究结果,自闭症儿童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生理、心理、认知、精神、情绪等方面,使其精神及神经系统得到调节。


Yannis又透过钢琴学懂基本纪律,胡淑徽指出,弹琴涉及一些基本礼仪,「学习钢琴让他知道要自行把琴櫈调校好、坐直、要记得琴谱摆放的位置。」她说,Yannis的智力及思维与一般人无异,通常都知道甚么时候该做甚么,但会故意懈怠,让别人主动替他完成,其钢琴老师专门教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严厉指导Yannis要自行完成所有要求。


胡淑徽分享,Yannis参加钢琴考试时,没人与他一起应试,琴櫈不够高,他懂得自行调校,并等候及聆听考官的指示。「练习钢琴让他能够顺畅地自行完成一件事,且懂得清晰接受指令,把有关纪律的能力操练扎实。」


练琴训练专注度
胡淑徽说,学琴不像读书,把知识背熟就能得心应手,最重要是专注钻研琴谱,并在弹奏时集中留意琴谱细节。她称Yannis起初常常自行背诵琴谱弹奏乐曲,教导过程中Yannis不愿听劝导,胡淑徽心急起来,双方便有争执。「我试过把琴谱锁起来甚至扔在地上,劝说一番后,他也意识到背谱不对,乖乖向我道歉。」胡淑徽解释,自闭症孩子在弹奏时懂得专注琴谱内容很重要,练习时需意识到自己何时弹错速度、何时转拍子,也要时常留意导师在琴谱上所写的指示,例如音量大小、感情表达等,需留意很多细节,故练习钢琴要求高度专注。她表示争执过后,Yannis明白背谱对于提升音乐造诣帮助不大,之后慢慢习惯按琴谱演奏,专注力亦有所提升。


胡淑徽透露,平日Yannis练琴时,他们会先让他自行练习,暂时不作干预,当发现某些音调弹得不准时,便针对曲谱,反问他是否知道哪些位置需要改善。「有关音乐的训练很特别,读书读个两三遍记熟即可,钢琴弹奏过程中除了指尖跳动外,也需要时刻留意琴谱的细节。」


圆号助练表达力
访问当天,Yannis能够清晰表达想法,向记者分享其对音乐史的理解与热爱。李少霖与太太表示,这是经过漫长时间训练才有的成果。胡淑徽说Yannis小时候讲话让人难以理解,因表达不清晰,时常令人摸不着头脑。「我们尝试过不同的职能治疗方法,发现对着气球吹气是训练言语表达的方式之一。后来想到不如跟爸爸或老师学习圆号,一样是吹气。」就这样,Yannis从六岁开始正式学习圆号。李少霖补充:「吹圆号主要是锻炼呼吸,同时运用嘴唇肌肉与舌头。」他指出,吹圆号时需运用不同的吹气量和速度,以控制音高,对改善言语表达很有帮助。胡淑徽表示,在Yannis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孩子说话能力的进步,表达逐渐清晰,之后别人更能完全理解其话语的意思。


音乐话题建立友谊
「合群」对自闭症孩子而言,看似是天方夜谭,但原来遇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也能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李少霖夫妇见证Yannis透过音乐建立社交圈子,在交友方面亦有很大进步。胡淑徽说,自闭症孩子很难合群,即使Yannis从小参与管弦乐团,也不太合群,更多时候在独自享受音乐。中学时的Yannis正值青春期,开始懂得找同样喜欢音乐的孩子聊天。「学校教务助理告诉我,Yannis会跟校内另一名同样喜欢音乐的自闭症孩子畅聊,沉浸在二人的音乐世界里,身旁的人都无法插嘴。」


Yannis找到朋友分享其音乐见解之余,胡淑徽也从教务助理口中得知儿子透过对话,能够抒发情感,例如对朋友说「这首歌很难弹奏」、「训练好辛苦」等,令她感到安慰。她笑言Yannis正处叛逆期,在家不太愿意分享感受,幸好他懂得向朋友诉说一些情绪与感受。


专心钻研音乐创作史
胡淑徽称Yannis谈论的音乐话题十分深奥,有时她也不太敢即时回应。Yannis与记者分享,他喜欢了解音乐家历史、作曲风格,「我关注的范围很广泛,包括音乐家如何作曲、为何创作某种特定类型的曲风、音乐家生活、当时环境和教育如何影响音乐家思想等。」


胡淑徽说,自闭症孩子总有一股倔强的劲儿,只要是他感兴趣、认定的事物,便会从小开始高度关注相关资讯,且不断发掘;有时她也要翻查资料或询问别人,最后确认答案无误才敢回答他。「我不敢答错他的问题,只要他相信你,就会记住你所讲的东西,然后认定你是对的,所以我会小心翼翼地跟他探讨(音乐)。」


三口之家齐玩共融乐团
李少霖分享,近两年一家三口一起参加共融乐团True Colors Symphony,与多个有特殊需求的家庭一起排练演奏,如残障人士、特殊教育需要学童家庭等。这不仅令他们能与其他经历相似的家庭增加音乐交流,也能维系三人之间的关系。李少霖说:「去年疫情严峻,很多演出被迫取消,我们三人便自行在家弹奏音乐,把影片发给其他朋友或作为问候,更将自创歌曲发给一些团体,望能有机会合作演奏。」他欣慰地表示,True Colors Symphony让三人第一次走在一起组成「小乐队」,「我与Yannis负责吹圆号,太太则演奏敲击乐,Yannis也在参与乐团的过程中,学会与团内其他人相处、交流。」


首次正式演奏自创歌曲
李少霖忆述去年父亲节,由香港管弦乐团举办的音乐会,「既然我们一家有一次共同演出的机会,也想叫妈妈一起(参与),并将Yannis的原创歌曲改编,结合乐器圆号、马林巴琴及钢琴在音乐会上演奏,这也是Yannis第一次正式表演其作品。」


胡淑徽笑言,最初看见Yannis改编的钢琴谱,她被当中的难度吓了一跳,其他人亦惊讶Yannis能独立完成高难度作品。「我永远记得当演出结束后,他接受访问时能够对答如流,清楚详细地表达对作曲的想法,以前他从来没试过这样回答别人。」Yannis的转变,父母都牢牢记在心里,更期望Yannis长大成人后,能够继续发挥自身天赋,追逐音乐梦想。


文:程嘉瑜 图:褚乐琪、受访者提供


延伸阅读


教养沟通|自闭儿子以画代语 母亲发掘天赋共成长【5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