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肠道微生态为湿疹复发把关

更新时间:07:00 2025-11-07 HKT
发布时间:07:00 2025-11-07 HKT

异位性皮肤炎(俗称湿疹)令很多患者饱受困扰,生活环境、季节转变、情绪压力、饮食敏感等原因均令患者皮肤出现红、痒、脱皮等敏感症状。皮肤的屏障失效,容易令敏感症发作,但原来肠道内的环境失衡也是诱发湿疹复发的一大因素。如果好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建立优良的肠道屏障,绝对是减低湿疹复发的一大关键。

「肠道—皮肤轴」互相沟通的免疫器官

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是由数万亿个微生物,包括好细菌、坏细菌、病毒、真菌等组成,它们寄居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之中。每人的肠道微生物群都不一样,受个人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影响。这些微生物在维持人体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影响营养吸收、免疫功能、脑部健康以及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道微生物群帮助分解难以消化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吸收和代谢。又是调节免疫系统的一分子,增强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有助于维持肠道屏障功能,防止有害细菌入侵,减少肠道炎症。而近年医学界亦广泛重视「肠道—皮肤轴」的双向生物学联系概念。「肠道与皮肤都是身体对外的第一道重要防线,负责对抗外来的有害物质和病原。肠道与皮肤都具有免疫作用,能够识别并对有害刺激物产生反应。如果肠道内微生态失衡,以致有害物增多,引起免疫反应,最常见的局部表征包括红、肿、热、痛等,而促炎性细胞因子就会影响全身,导致慢性发炎反应,皮肤则会出现红、损、痕的状况。」养和医院皮肤科主任陈俊彦医生解释。

因为肠道屏障失效,激起发炎因子的反应,皮肤就会出现红、损、痕等情况。
因为肠道屏障失效,激起发炎因子的反应,皮肤就会出现红、损、痕等情况。

肠道微生态失衡引致肠漏

「因为我们每日进食不同种类的食物,一些病原体或有害物随着食物经过肠道进入身体,所以肠道的黏膜就是一道屏障,可以帮你阻隔坏的物质。如果肠道屏障功能较弱,坏物质就有机会乘虚而入。肠道屏障功能弱是由于肠道内的微生态失衡,坏的细菌比好的细菌多,坏的细菌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新陈代谢物,令肠道不健康。肠道不健康,就会出现「肠漏」的情况。很多人误以为『肠漏』就是『肠穿窿』,但其实『肠漏』是指肠黏膜的不健康状态,令到肠黏膜的渗透性变高,坏物质就很容易经过肠道进入血管、进入我们身体。虽然『肠漏』不是肠发炎疾病,但肠道屏障功能失效就容易刺激身体的免疫反应,我们身体内的发炎因子就有机会引致皮肤的炎症,包括异位性皮肤炎、银屑病、荨麻疹等等。」陈医生补充。

健康肠道细胞本应紧密相连,一旦肠漏,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就会长驱直入血管。
健康肠道细胞本应紧密相连,一旦肠漏,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就会长驱直入血管。

进食天然益生菌维持肠道健康

陈医生指出:「若肠道微生态健康,与好菌相关的代谢物,包括短链脂肪酸、丁酸,可调节身体抗发炎的反应。短链脂肪酸透过抑制发炎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来抑制免疫反应,从而影响皮肤免疫防御机制,在皮肤健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简单来说,肠道微生态平衡就是指肠道内好细菌与坏细菌的数量,好细菌的群组数量多,坏细菌的数量自然就会减少,肠道微生态自然更健康,反之就会出现「肠漏」,容易引起皮肤的炎症,所以维持肠道微生态健康能有效减低湿疹发作的机会。

要维持好的肠道微生态,陈医生建议:「首先我们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与适当的运动。在饮食上,少吃刺激性食物、加工食品、腌料食品及未经煮熟的生食。另外,如果发觉自己经常肚痛、或便秘,可能是肠道失衡的症状,或是有『肠易激症』。可以摄取一些天然的益生菌来改善,例如进食乳酪、泡菜、纳豆等。如果仍然不足够,就可以跟家庭医生商量需要进食哪一类的益生菌补充品。益生菌的种类繁多,如果针对肠道健康,以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最有帮助,它们可以中和一些有害物与减低发炎细胞的增长,引致慢性炎症的发炎细胞减少,就不会再侵害肠道黏膜,令肠道免疫屏障更坚固,异位性皮肤炎等皮肤炎症亦可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