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童计划」研究证游戏为本早期介入 有效缓解育儿压力改善亲子关系

更新时间:08:00 2025-11-18 HKT
发布时间:08:00 2025-11-18 HKT

香港小童群益会与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联同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及策略伙伴周大福慈善基金和利希慎基金,近日发布「恩童计划」两项研究成果,实证「两层全面服务模式」及「游戏为本社区模式」能有效支援育有0至3岁面临巨大育儿挑战及具潜在育儿风险的婴幼儿家庭,提升婴幼儿的月龄发展进程、家庭环境质素、家长亲职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并减低亲职压力及虐儿风险,为婴幼儿早期介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两层全面服务模式介入显著提升家庭环境质素及婴幼儿月龄发展

首项研究《育儿技巧与儿童发展追踪研究-两层全面服务模式成效检讨》,追踪152个面临巨大育儿挑战的家庭,包括精神健康问题、滥药背景或年轻父母。结果显示,接受家访及社区支援的家庭中,婴幼儿五项发展(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问题解决、社会与适应)达标率由8%升至52%,家庭环境质素达标率由25%升至97%,家长育儿压力下降,亲职效能感及生活满意度明显提升。

游戏为本模式促进亲子互动与教养信心

第二项研究《爸妈宝宝游乐园-游戏为本社区模式成效检讨》,追踪240个具潜在育儿风险的家庭,评估游戏为本社区层面介入的成效。结果显示,实验组婴幼儿发展达标率由9%升至49%,家长压力下降、育儿信心提升至82%,生活满意度亦有74%家长表示改善。而对照组则改善幅度有限,部分指标甚至出现倒退。

左起: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刘翀先生、利希慎基金总裁何宗慈女士、周大福慈善基金秘书长陈美华女士。
左起: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刘翀先生、利希慎基金总裁何宗慈女士、周大福慈善基金秘书长陈美华女士。

多方协作推动「恩童计划」 冀支援更多家庭

综合两项研究结果,「恩童计划」证实早期介入支援家长育儿,可提升婴幼儿月龄发展进程及家庭环境质素。「恩童计划」由香港小童群益会于2021年开展,获周大福慈善基金及利希慎基金支持,并邀请循道卫理杨震社会服务处采用同一服务模式,透过社工转介及专业团队跟进,改善家居环境和育儿技巧,并于观塘区、屯元天区及油尖旺区设立「童喜点」游戏为本亲子中心,提供社区支援。

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刘翀表示,计划旨在为家长提供及早介入婴幼儿育儿的支援,补足服务缺口。是次研究结合社会不同持份者的力量,包括学术界、社福界、医护界及慈善基金的协作,发挥协同效应,提升育儿支援的成效。他期望「恩童计划」未来能够逐步扩展至服务全港18区,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受惠。

把握孩子成长黄金期介入 更具成本效益

利希慎基金总裁何宗慈女士表示,「恩童计划」结合及早介入、专业团队与实证支持三大优势,能有效帮助面对挑战的家庭建立育儿信心。「家长不只在中心学习,更能将育儿技巧带回家中实践。这种预防性支援比事后介入更具成本效益,值得在全港推广。」

周大福慈善基金秘书长陈美华女士指出,0至3岁是孩子发展的黄金期,早期介入对家庭和社会均有深远影响。「『恩童计划』具备实证基础,基金对计划的支持不只是慈善,更是对社会的长远投资。若能在孩子成长初期提供精准支援,可减少未来社会问题。」

Niki(右)及美宝(中)分享参与「恩童计划」后亲子关系显著改善。
Niki(右)及美宝(中)分享参与「恩童计划」后亲子关系显著改善。

家长见证:亲子关系显著改善

其中一位妈妈Niki分享,初为人母独力照顾孩子时,因过于焦虑而限制孩子活动,导致孩子发展迟缓。参加「恩童计划」后,社工协助改善家居环境,提供适龄玩具及游戏指导,令她逐渐掌握与孩子互动的技巧。「我学懂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亲子关系变得和谐,育儿信心也大增。」

另一位年轻妈妈美宝则表示,计划中参加亲子游戏小组,令她更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我不再急躁,而是用感知教养方式回应孩子的需要,亲子关系明显改善,更让孩子从原本的发展落后进步至追上同龄小孩。」

「恩童计划」为家庭提供提升育儿环境质素的建议,让孩子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探索及成长。
「恩童计划」为家庭提供提升育儿环境质素的建议,让孩子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探索及成长。
发布会模拟部份「童喜点」亲子中心的设施。
发布会模拟部份「童喜点」亲子中心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