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桦加沙︱有纪录最远十号风球 毋须「正面袭港」已吹飓风 战后生效时间第二长

更新时间:13:54 2025-09-24 HKT
发布时间:13:54 2025-09-24 HKT

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天文台一度发出十号飓风信号,至下午1时20分以八号信号取代。桦加沙影响香港时间长,飓风圈广阔,毋须「正面袭港」(在香港100公里内掠过)已导致天文台发出十号风球。这是战后纪录较齐全以来的第一次,有台风从未进入本港100公里范围已须发出十号风球。

台风桦加沙︱「平西」移近珠江口 未如原先预期正面袭港

飓风圈「仅仅擦过」 岑智明:香港又避过一劫!

由于桦加沙移近珠江口时,出现一段「平西」移动路径,未有如原先预期般正面吹袭香港,今日早上最接近香港时,中心距离香港约120公里。不过由于其飓风圈庞大,飓风足以影响香港南部。对于飓风圈「仅仅擦过」而未酿成更大灾害,天文台前台长岑智明就在社交平台形容:「香港又避过一劫!」

相关新闻:

台风桦加沙.直击︱八号信号生效 天文台:会在今晚8时前维持 随后视乎风力减弱程度考虑改发三号

台风桦加沙︱战后生效时间第二长十号波

翻查过往纪录,若以最接近香港时计算,中心距离香港最远的十号风球(以战后纪录较齐全计算),是2012年的强台风「韦森特」及2018年的强台风「山竹」,均为距离香港天文台100公里。

不过以十号风球发出时计算,2018年9月16日山竹袭港时,天文台于上午9时40分发出十号风球,当时(上午10时)山竹距离香港150公里;而今次桦加沙,则在距离香港130公里时,令天文台发出十号信号。因此以发出时的距离而言,仍是山竹较远。

另一方面,桦加沙导致天文台在9月24日凌晨2时40分发出十号风球,至下午1时20分改发八号信号,共维持10小时40分钟。在战后历次十号风球中,时长仅次于1999年的台风「约克」(11小时)。

相关新闻:

台风桦加沙︱风力达时速195公里! 十号波悬挂 平一项尘封61年纪录

台风桦加沙︱年内两度十号 平1964年纪录

如前所述,香港在战后只曾一次在同一年内两度发出十号飓风信号。1964年,因应台风「露比」及「黛蒂」的影响,先后于9月5日和10月13日,两次发出十号信号。

今年7月台风韦帕袭港,天文台曾于7月20日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生效6小时50分钟。换言之桦加沙袭港期间天文台发出十号风球,是今年内第二次,亦是相隔61年再次一年内有两次十号风球,平了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