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内地优才母亲为子由沪移港发展 感恩儿子变得自信懂事「变成男子汉了」

更新时间:00:00 2025-05-11 HKT
发布时间:00:00 2025-05-11 HKT

【母亲节/优才计划/陈学琴/儿子】今日( 11日 )是母亲节,现今有不少内地父母,为了让年幼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跳出舒适圈来港发展。原居上海的陈学琴今年46岁,于2023年10月申请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去年3月携同儿子正式迁居香港,其子去年9月成功转入港岛东一间小学,插班五年级。她表示,儿子来港后变得自信、快乐和懂事,会帮忙煮饭、做家务等,「感觉儿子长大了,变成了男子汉」。

考虑到儿子的快乐和教育品质  决定迁至香港

陈学琴的儿子原先在上海的公立学校就读,面临沉重的学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每天下午5时许才放学,做功课到夜晚11时,看著他这样就觉得辛苦,感觉他的人生是不快乐的。」陈学琴表示,过去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了解到香港在招纳人才,以及香港的教育理念,考虑到儿子的快乐和教育品质,便决定迁至香港,去年9月儿子成功转入港岛东一家小学,插班五年级,今年准备升六年级。

陈学琴表示,刚来港时面临不少挑战,例如儿子不懂广东话,英文水平亦有一定的差距,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儿子逐渐融入环境,「现在广东话听说都没有问题,英文亦有进步」,更令她感到安慰的是,儿子在港就读不到半年时间,便变得自信,比以往更快乐及更独立,主要得益于香港学校的全人教育理念—学生不局限于书本的学习,还能参与各种兴趣班和活动,发现更多可能性。

香港学校功课之余还有时间玩  上海学校除了功课就是功课

在她眼中,儿子在香港的学业压力比上海小很多,「每天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学校功课,还有很多时间玩,上海的学校除了功课就是功课」。她又指,香港老师亦大不同,例如儿子很喜欢手工制作,在上海时被老师批评做手工耽误学习,但香港老师发现儿子的爱好后,表扬他的手工做得很好,还鼓励他做更多作品带去学校,儿子也因此很喜欢老师,学习上更加用功。

而家庭环境的变化,也促使陈学琴的儿子承担更多责任,变得更懂事,例如开始为母亲煮饭、做家务。她表示,儿子早前参加为期数日的内地交流团,临走前抱住她说,要好好照顾自己,「那一刻感觉儿子长大了,变成了男子汉」。

丈夫仍在上海工作  已计划明年来港一家团圆

来港生活之前,陈学琴在上海从事销售和市场行销工作,并与丈夫共同拥有一家广告公司,在香港参与多个专案项目。

回想当初放下上海的生活和资源,决定迁居香港从零开始,她认为关键在于心态要放正,要有「归零」的心态和不断学习的态度,以及突破舒适圈的决心,「我告诉自己现在就是18岁,还是那个刚上大学的样子。」她指,来港后参加了很多考试,目前已经拿到地产代理的牌照,正在开展相关工作,未来也考虑在证券方面有所发展。她的丈夫目前仍在上海工作,已计划明年来港工作生活,一家团圆。
 
记者:蔡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