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来届立法会政党势力压缩?陈克勤:拘泥党派利益「过时」 不因议席多寡影响工作
发布时间:07:00 2025-10-16 HKT
立法会选举提名期下周展开,近日「弃选潮」更瞩目,多名政团领袖、资深议员相继弃选,外界关注政党未来在立法会角色会否淡化。立法会最大党派民建联虽无议员年过七十,但预料部分议员要退任。民建联主席陈克勤接受《星岛》专访时表示,该党工作从来是面向全香港社会,议会内外都会全力推动政策,不会因为来届议席多寡而影响工作,又认为拘泥于党派利益是「过时」。
灾后落区巡视受伤 行动不便
访问当日,陈克勤左脚受伤行动不便,站立拍照都有点勉强。他解释近日台风桦加沙袭港后多次落区巡视,及后感到疼痛,一求医后发现「疲劳性骨折」,要限制行动一小段时间,笑言作为政党主席和行会成员,没有任何特权,一样要贴身了解市民所需。
议会四年总结访谈系列:
专访︱牧师从政变社福界旗手 管浩鸣:议员要有全局观 十年前「养猫论」证预判正确
专访︱「北欢而散」压力最大 江玉欢4年学懂沉稳:政治高深 拿捏时机发声才有帮助
专访︱议会今昔对比 邵家辉指民生政策跃进 谈反对控烟无效:做政策最忌理想化
专访︱议会新丁难争取表现? 梁熙:「熟书」是底线 陈绍雄引「企业管理思维」
专访︱75岁的「敢言孩子」 田北辰坚持走直选路线原因:证明老板都可以帮基层
专访︱「非建制」最后一人?狄志远:自问较适合新议会生态 解释「百日提政改」走数原因
转型为「治理型政团」 非简单递信便「成功争取」交差
陈克勤自2008年跻身议会,亲眼见证议会生态走激,有人掷蕉、讲粗口骂官员、包围立法会,到后来抗议情况越趋失控,修例风波期间被拉布瘫痪。他指香港实现由乱及治,议会稳定下来,今届可处理更多民生经济顽疾,形容自己是议会的「见证者、参与者」,由一名普通议员做到党团召集人、主席,会好好珍惜这份经验。
爱国者治港下,民建联近年转型为「治理型政团」,陈克勤指,不能再以选举为导向,提建议要实际可行、政府用得着,才是议员「加分」关键,「以前递封信给官员、拍个照,就『成功争取』可以交差,但现在不可以这么表面。」
他强调,民建联配合政府施政之余,监察政府不会放软手脚,举例指涉及400亿元的北部都会区区域供冷系统,他作为党主席带头提出意见,要求政府调整规模,善用公帑;沙田污水处理厂搬迁项目,政府在民建联要求之下同意分期取拨款控制开支。他形容现时行政立法关系良好,很多以前难以仔细要求政府审视的项目,都有商量空间,「以前太政治化了,(建制派)提意见时可能也要『就住』。」
他又指,从无收过所谓「温提」要求减少发表意见,民建联亦无党友反映过此现象:「只要议事论事、不无中生有、不哗众取宠、不人身攻击,不要走歪路,提意见的空间很多。」

拘泥党派利益「过时」 须协作导向
近日多位资深政党人物先后弃选,民建联作为议会最大板块,据传亦有数名议员未能连任,可以预期政党在日后议会势力无可避免受影响。
不过陈克勤表明,他向党员有明确要求,做事应只考虑该议题对香港是否有益,不应局限于党派门户之见,若其他板块有人很擅长,不妨合作做,简言之是「协作导向、不刻意博眼球」,做事时也不会因为议席多少而改变方针。「我们就算是最大党,跟进议题时都不会『争做大佬』,经常都联同其他政团或独立人士推动议题。银发经济、人口和社福政策、低空经济,我们都是建立个平台,找来其他议员或持份者一起做。」
他指,这种「协作导向」亦是民建联转型为治理型政团的重要特性之一,「我们党内举办的培训班,参与者三分之二都不是党员,培养政治人才从来不局限于一个党内,为事情好,不应拘泥于党派利益。」
陈克勤指,单靠政党自身力量,哪怕党员再多,都会有局限和盲点,但建立良好的平台,聚集有能力的人一起推动政策,就可最大化香港的整体利益。有了这个成熟的政治素养,民建联自然也可获益,广纳意见完善自己的政策主张。「直白点说,单单看重党派利益,这已是一个过时观点。这种转型亦不是刻意为了适应政治环境变化或是所谓『自救』,而是民建联因应由治及兴的需要,转型为治理型政团,本身就要朝这个方向走。」
不过,议席与资源、影响力息息相关,陈克勤称政党当然希望议席越多越好,但也要视乎政纲能否得到选民认可,民记会努力争取选民支持。但他重申,治理型政团、协作导向的工作,不会因为议席多寡变化而改变。

行会「箍票」主要责任在局长
对于多名兼任行会成员的立法会议员不再参选,同是行会成员的陈克勤认为,非官守议员要负责「箍票」,只是其中一种看法,强调向各党派议员解说政策,最大责任人是各政策局长,双料议员充其量是辅助角色。他观察到,过去立法会选举结束后,特首有机会微调行会成员名单,最终决定权在特首身上,因为行会任期与政府看齐,而非与立法会捆绑。
他特别提到,廖长江、陈健波等双料议员,过去反对派拉布最猖獗、议会最混乱时,在建制派内领导众人「度桥」应对,熟悉议会运作,都是「功力深厚」的前辈,对他们退任相当不舍,但亦尊重其决定。至于其本人意向,陈克勤称民建联参选名单仍有待执委会下周通过。
记者:林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