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非建制」最后一人?狄志远:自问较适合新议会生态 解释「百日提政改」走数原因
发布时间:06:55 2025-10-15 HKT
本届立法会任期将届满,以「非建制派」自居的新思维社福界议员狄志远宣布不参选,随时成为「非建制最后一人」。不过,狄志远接受《星岛》访问时自言个性温和,比较适合「爱国者治港」下的议会,议会告别针锋相对氛围,行政立法关系大幅改善。他说完全明白政治生态的变化,仍然期望香港政制走向开放多元及民主化。
「镜头以外的讨论空间很大」
狄志远在1991至1995年间,曾以汇点(民主党前身)成员身份当选立法局议员。2021年乘选举改制,狄志远重获政治能量,事隔26年重返议会。他不讳言,若比较两种议会生态,较为适合爱国者治港下的议会,「30多年前刚引入直选,民主派登堂入室,有新议会生态,政党之争多了,议事都是选举导向,别人骂一句,你骂三句,选票就来了。」
不过狄志远自问不是喜欢批评的人:「记得当时有次我对一项教育政策很不满,对着那官员骂了几分钟,面红耳赤,电视剪辑了我的发言,曝光度多了,但事后回想,这不是我的风格。」他说现今议会告别针锋相对氛围,「以前骂完政府,可能什么都没变过,但现在不同,在镜头以外的讨论空间很大,其实对民生政策更有建设性。」他亦在4年任期内,与劳福局建立互信,自问大幅提高了政府对照顾者、弱势社群精神健康的重视。
议会四年总结访谈系列:
专访︱牧师从政变社福界旗手 管浩鸣:议员要有全局观 十年前「养猫论」证预判正确
专访︱「北欢而散」压力最大 江玉欢4年学懂沉稳:政治高深 拿捏时机发声才有帮助
专访︱议会今昔对比 邵家辉指民生政策跃进 谈反对控烟无效:做政策最忌理想化
专访︱议会新丁难争取表现? 梁熙:「熟书」是底线 陈绍雄引「企业管理思维」
政纲走数 狄志远:勉强再提政改无帮助
狄志远4年前在竞选政纲中,提出100日内提出议员议案,创造有利条件达致双普选,最终未兑现。他称十分遗憾,自己始终是民主派出身,绝不会放弃追寻民主目标。他在不同场合也向建制派、官员反映过推动双普选,惟反馈都是「再争论政改只会带来困扰,不应纠缠」。新思维研判,勉强再提并无帮助,唯有用其他渠道保持社会关注。他强调完善选制后,《基本法》双普选承诺只字未变,应以2014年人大「8.31决定」为起步点,尽快开展政改讨论。

长远需找出平衡点
新一届立法会选举,多名「敢言」议员未有争取连任,狄志远虽然政治立场温和,亦有投票支持23条立法、社工注册修例等,但被外界视为入闸机会低,最后狄志远宣布不参选,改为支持新思维年轻一代。
狄志远表示,完全理解政治现实,对党友能否继续参与制度保持平常心,但认为香港是自由、多元社会。他期望这政治环境只是过渡期,较单一声音可能会增加施政盲点,「长远来说需找出一个平衡点,如何既不动摇国安,又不会令社会变得过份紧张,这要考验大家的政治智慧。」他自问已做到能力范围内的事,若新思维无法继续参选也会坦然面对,毋须太计较个人得失。

狄志远:若司徒华在世 民主党不至越走越激
访问最后,狄志远慨叹已故民主党元老司徒华对其从政之路影响最深,「他有政治判断力,懂得如何不越线之下争取民主,在党内亦有权威,一锤定音,大家都相信他的政治智慧。」2009年激进派提出「五区总辞变相公投」行动,司徒华力阻民主党参与,翌年支持修改后的政改方案,大是大非问题上「压得住场」,不许党员随波逐流。
狄志远认为,司徒华2011年逝世后,民主派内再无类似的德高望重人物,在关键时刻制止党友走偏,「虽然新一代也未必听民主派大佬的话,但若华叔在世,起码压得住民主党,一定不至于恶化至修例风波期间越走越激的地步。」
记者:林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