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财委会「战场」不再 四年批6972亿拨款 陈振英:议会顺畅不等于监察不足

更新时间:07:00 2025-10-17 HKT
发布时间:07:00 2025-10-17 HKT

本届立法会任期,通过多项大大小小的法案和拨款,以往是拉布主战场的财务委员会,已回复平静。已任两届议员的财委会主席、金融界议员陈振英接受《星岛》访问时表示,今届议会运作比过去顺畅,但其实只是因为上届拉布过于严重,才显得今届效率「突然提高」,现在只是重回正轨。

忆过往拉布响钟如同「午夜凶铃」

爱国者治港下的议会,议事效率明显比上届提高。陈振英认为,「效率」是相对的,上届反对派拉布严重,窒碍施政,完全不是为了讨论政策优劣,亦有谩骂和人身攻击,旨在瘫痪政府和议会运作。在这不正常状况下,议会效率一定低下。

他又分享,上届加入立法会后,作为金融界代表,要频繁与业界联系,曾试过多次会议期间要走到邻近中信大厦,与业界人士饭聚开会,但反对派一见建制派人数不足,立即要求点算法定人数,一日「响钟」多次,「我和几位建制派同僚都是这样,经常要来回中信与立法会大楼之间,大家见到面都相视苦笑。」

「基本上我们的时间,就这样浪费在响钟拉布上,大家都『一肚气』,想正常办公都难如登天,议办同事也很大压力,经常要来『捉人返去凑人数』。那响钟声音太洗脑了,经常午夜梦回想起那节奏,对建制派来说简直是『午夜凶铃』。」他笑言今届议会拉布终于绝迹,「大家睡眠质素有显著提升」。

议会四年总结——相关访谈:

专访︱牧师从政变社福界旗手 管浩鸣:议员要有全局观 十年前「养猫论」证预判正确

专访︱「北欢而散」压力最大 江玉欢4年学懂沉稳:政治高深 拿捏时机发声才有帮助

立法会财委会主席、金融界议员陈振英。何家豪摄
立法会财委会主席、金融界议员陈振英。何家豪摄
旧时代的立法会财委会会议,经常成为激烈抗议「战场」。图为2014年讨论新界东北前期拨款。资料图片
旧时代的立法会财委会会议,经常成为激烈抗议「战场」。图为2014年讨论新界东北前期拨款。资料图片

财委会平均每小时批出23.7亿元 陈:会议时间短才是常态

不过陈振英强调:「要纠正一个概念,如今议会运作畅顺,不等于对政府没有监察。」他提到,真正成熟的议事文化,理应是有多元声音之余,政策意见也有前瞻性,有时在镜头以外,议员也会花许多时间了解政策、向官员私下和密集地反映意见,有时效果更加实在。

他举例指,政府提出许多重要的民生政策法案时,包括简扑房、网约车规管等,事前会致电关注议题的议员逐一解说,亦会亲身到立法会「开坛」向议员介绍内容。若遇上议员意见特别多,会后会再约见他们解释清楚,若意见可行政府会吸纳。「我早前与李慧琼、陈仲尼发表了一份报告书,建议如何吸引中概股回流,我们事前做了大量研究和筛选,选了一些可行的建议约见证监会、财库局,这些工作公众未必经常留意的,但一定比起在镜头面前吵吵闹闹有用得多。」

今届共批出6972亿元 

财委会过去成为反对派激烈抗议的战场之一,但今届此情景不复再。总计今届议会,财委会共开127次会议、开会总时数294小时,批出261个项目,涉及6972亿元,换算平均每小时会议批出约23.7亿元。陈振英认为,其实财委会审议本身就不需要太久,亦与一些年代较久远的前任财会主席讨论过,其实财委会议时间短才是常态,只是第五、六届议会反对派拉布严重,他们每每将议题放大拉长讨论、激烈抗议,目的根本不是审议而是旨在瘫痪政府运作。

他解释,政府拨款申请在立法会向来有充足讨论空间,政策层面会在事务委员会讨论;若涉及工务工程或人事编制,财委会辖下两个相应委员会也可仔细讨论。基本上项目提交上财委会时,内容细节已经过充分讨论。财委会亦有机制,若3名或以上委员联名要求于财委会进一步讨论,经财委会表决同意后也可重启讨论,今届议会亦有6个项目即使已过人事编制或工务委员会,在财委会上仍要讨论。所以他认为「守尾门」做法行之有效,拨款项目的讨论早在其他委员会阶段,甚至项目酝酿初期,已与政府讨论个十之八九,财委会角色是最后把关。

如今立法会财委会,拉布、吵闹不再。资料图片
如今立法会财委会,拉布、吵闹不再。资料图片

拒谈大主席接班问题:揣测无意思

今届议会,不时有批评声音认为议员发言内容过于同质化,经常拿国家大政策内容照本宣科。身兼港区人大代表的陈振英认为,这与议会生态有直接关系,不少议员身兼人大、政协,在日常议事时关注国家政策如何惠及香港,是理所当然。不过他认为这需要平衡,宏观的国家大政策与落地的民生政策同样重要,不可偏废。陈振英在任期间所提出的议员议案,亦是关于租置屋邨的管理,与民生直接相关。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决定退下火线,大主席一职到底花落谁家?陈振英主持财会四平八稳,表现获同僚认同,被传是热门人选之一。也有部分人猜测若内会主席李慧琼当上大主席,陈振英会否转战内会主席。

不过陈振英斩钉截铁表示,一切言之尚早,现阶段揣测太多无意思,首先是否竞逐连任要先与金融业界内部讨论;新一届主席要由下届议员互选产生,「新一届议员都未产生,想那么多有何意思呢?」他认为只要熟悉议事程序,能「压得住场」主持会议,就有资格当大主席,相信这方面的人才很多。

记者: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