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优教育│高IQ?低EQ?解开家长对资优教育11大疑问 靠这8项认知能力识别「资优生」
发布时间:07:15 2025-04-01 HKT
资优教育︳大众对资优生的印象,大多与年纪小、学业成绩超卓挂上等号,例如「DSE神童」、「9岁入大学」等,亦会联想起跳级、「科科A」,近年多了些涉及资优生情绪问题的讨论,才令大家对资优有较「立体」的关注。事实上,资优教育所涉及层面比我们想像的广阔,所以资优生遇到的问题,比大众了解也复杂得多,由如何发掘资优生、提供启发及发展平台,都有相当学问。
资优教育︳详解家长11大疑问 资优不限于高智商
家长向来对「资优」甚多想像,事实上很难凭单一的测试来判断资优生,近年不少学者总结多年的经验,认为资优教育是根据学生的潜质来决定提供哪些教育,即所谓「因材施教」。

Q1:资优的定义是甚么?
A:不少人以为资优是指智商高,这其实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旧标准,当时大家认为资优是指智商测试达130以上的人。然而,现今的「资优生」已不限于高智商一群,越来越多国家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迦纳教授(Dr. 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合共八项认知能力去识别「资优生」。

Q2:承上题,八项认知能力是甚么?
就靠这八项认知能力去识别「资优生」。资优儿童可能在下列其中一个或多个范畴具有天份,而非在所有范畴中均表现出色。有学者建议,评估学生表现时,学校应减少依赖传统纸笔评估,反而应多重视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有利发掘资优潜能。
点击图片浏览八项认知能力:
Q3:资优生具备甚么行为特质?
A:综合专家、校长的观察及分析,资优生的行为特质包括以下几点:
- 领悟力远超同龄学生水平
- 能长时间全神贯注投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 能对事物的因果关系寻根究底
- 能对各种难题提出很多主意或解决方法
- 说话内容丰富、流利和阐释详尽
- 观察敏锐
- 在参与活动时,有领导的意向。
- 能搜集和掌握某一特定主体的大量资料

Q4:香港的资优教育发展情况为何?
A:教育局前身的教统局于1990年首次把「资优教育」概念引进香港教育,提出发展校本资优教育课程,经过多年的实验与研究,香港的中小学在这些年间都各自以校本方式实践资优教育;香港资优教育学苑亦于2008年开始投入服务,为10至18岁学童提供校外支援课程。而香港几间大学亦分别为资优学生提供校外支援课程,涵盖数学、科学、写作、心理学等范畴,为具备不同才能的资优生提供针对性的训练。

Q5:香港资优教育学苑如何识别及殷选资优学员?
A:香港资优教育学苑根据美国教育家任汝理博士(Dr Joseph Renzulli)提出的资优三环概念甄选资优生,即是创造力、中上程度的能力和学习的热忱,故此学业成绩并非学苑甄别资优生的唯一指标。
1.创造力
这项能力是21世纪的技能之一,资优学苑要求参与甄选的学生能够展现流畅灵活的处事方式、创意思维、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到启发及喜爱探索。
2.中上程度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能力并非校内及公开试的学术成绩,资优生除了能够处理资讯、整合经验及抽象思维外,亦须具备特殊智能以汲取并灵活运用知识。
3.学习的热忱
具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的人足以在人群中发光,若要达至卓越水平,还需要对特定课题和目标深感兴趣,并怀着坚毅、勤奋、自信来持续追求。

Q6:资优是「天生」?
A:不少人认为资优生是天生,拥有天赋的才能,例如智商特高、有超强的解难能力,不必痛下苦功,就会有耀眼表现。事实上,不少学者及校长认同资优是天生的潜能再辅以后天的努力,先天或许设下了发展的限制,但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可以展现资优生的潜能及才华。资优生并非仅仅依赖天赋,更需要后天的努力与培养。

Q7:资优生的整体学业成绩、尤其是数理科的表现一定很好?
A:资优生并非高人一等,他们只是在某些领域或学科有特殊天赋与兴趣,部分资优生可能在数理上表现较佳,部分则可能是语言天份特别高,或者在音乐领域上展现才华,资优特质或单一学科成绩优异,并不表示其他学科也能拿高分。有校长更提到,资优生大多喜欢「学习」,自行探索自己有兴趣的领域,但不一定喜欢「读书」,因此成绩好不是必然。

Q8:当发现小朋友是资优生,提早入学或跳级等加速学习的方法,是否不利资优儿童的发展?
A:每个资优生的能力、性格都不同,有研究指出资优儿童和同龄的孩子一起时,经常感到沉闷或格格不入,相反与高年级生的相处会较为融洽,也能彼此分享兴趣。因此,让资优学生与智力发展相若的伙伴相处,或有助他们的社交和情绪发展。家长宜与学校及老师透过观察资优生的课堂表现、人际关系等,了解资优生的情况,按个别需要作出适当安排。

Q9:资优学生较易有情绪和行为问题?
A:许多资优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高,思想比较早熟,思考方式跟同龄孩子有所差异,兴趣与同龄孩子亦大为不同,较难和朋辈分享兴趣、观点和感受,甚至容易产生磨擦或造成社交问题,资优生亦有机会因长期感到被孤立,继而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根据统计,纯粹智商高、各方面表现平均优越的资优孩子,在人口比例上只占约百分之一,更多的资优孩子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特殊教育需要,即所谓的双重特殊资优,因此适当的情绪教育与社交能力支援,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

Q10:资优学生很喜欢独处?
A:香港资优教育学院指出,有些资优生的行为特质是喜欢独处,资优儿童亦跟所有人一样,需要私人时间去发展个人兴趣。不过,所有人包括资优生都需要朋友,假如他们交不到朋友,便会失去学习与别人合作、相处和沟通的机会,可能导致日后会有更严重的社交及情绪问题。有些资优生可能感到自己与朋辈格格不入,家长可以教导他们交友的技巧,以及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结交兴趣或能力相近的朋友,例如安排他们参加义工团队和校外课程,让资优生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成长。

Q11:家长应怎样培育资优儿童?
A:不少专家指出,智商高、多元智能等潜质早于学前阶段已可见端倪,若家长能及早察觉小朋友的潜能,予以适当的引导,有助提升子女的能力,家长可简单从阅读能力、绘画空间感与记忆力几方面,留意学前儿童的情况,如孩子爱阅读而且内容较同龄孩子深广、能认知大量字词、空间感优异、记忆力特强等,均反映他们具备潜能。
当发现孩子具有资优儿童的特征时,家长可跟学校老师商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安排他们参加不同的资优培训活动;家长亦可透过阅读或参加讲座,认识资优子女的特质和培育方法,以便在家中给予孩子适切支援。事实上,鼓励和机会对于资优儿童的能力发展十分重要,资优儿童如能及早被发现并加以适切培育,将有助他们尽展才能。
文:佘君仪 图:资料图片
相关文章︳AI学习│保良局黄永树小学AI实战分享!学校应用AI两大方向:有用工具+激发学生兴趣
相关文章︳AI学习│投入AI教学学生学得更快 5个学习AI原因:小学生为升中铺路?
相关文章︳AI学习│爱秩序湾官立小学AI重设起跑线创造另一个可能 应用到艺术音乐获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