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唔留心成日走神?原来是这3大因素影响 提升上课「专」「注」力必读︳SEN学堂

更新时间:22:39 2023-09-12 HKT
发布时间:22:39 2023-09-12 HKT

当孩子被老师发现「专」「注」力有问题,通常建议家长寻求专家的评估。笔者曾在中学任教23年,及后18年穿梭不同学校培训老师、观课及评课,所以对学校日常运作、老师的烦恼困扰,不谓不熟识。很多时老师认为学生有「专」「注」力问题的,专家评估则认为没有;有时家长回报孩子被专家判断有「专」「注」力问题的,老师却不以为然。

「专」「注」力是两种不同能力

笔者在早前的文章曾提及,「专」「注」力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脑波频率仔细分析,「专」是频率较快的贝塔波(Beta wave),而「注」是频率较慢的感觉运动节律波(Sensory Motor Rhythm – SMR wave)。当老师及一般专家混淆了这两种能力代表的行为特征,判断自然难有一致性。另外一种导致专家、老师、家长判断有异的原因,可能是在孩子静态(没有任务)及动态(有任务)时表现出的「专」「注」效能不同有关。

笔者日常的工作,除了提供教师教学技巧上(脑科学为本的教与学)的培训外,还会为不同年龄人士提供脑波扫描及分析(包括孩子),而在我十年多的经验中,有些孩子是在动态扫描时(有任务履行的状态下)出现的脑波,是「专」「注」力都正常,但在静态扫描时(没有任务而安静坐着)却出现「专」「注」力两者均弱,或其中一种力弱的情况。在这些案例中,孩子在做堂课、动手做、讨论时都没有「专」「注」力问题,能集中及投入任务,但当坐定上课听书时,却恍惚走神、小动作频繁,甚至容易分心。

拆解背后3大因素

上述这类孩子的真实个案可能多不胜数,举凡上课听不到老师讲书,但考试全凭自修而成绩不俗的,都可能是这种特性,就是自己做功课、温书时可以很留心、集中,只是听课有困难,那么他们是否「专」「注」力有问题?是否需要服药?他们真的是前额叶和顶叶功能弱吗?透过脑波扫描分析,这类特性的孩子可能由于下列三个原因导致「专」「注」力受影响,而我的经验发现,若能消除或减低这三种因素,孩子听课的效能自然就会提升:

部分孩子在活动时没有「专」「注」力问题,但当坐定上课 听书时,却容易分心。(资料图片)
部分孩子在活动时没有「专」「注」力问题,但当坐定上课 听书时,却容易分心。(资料图片)

因素1. 内心烦恼不安

内心烦恼、忧虑、不开心、想不通的事情太多,没有任何目标,任务时就惯性进入这种迷惘恍惚的状态而不自知,自然听不到老师讲课甚至叫唤。导致这问题的远因或核心问题,可能是孩子左脑或右脑资优(即讯息传输速度比常人快、敏感度高、涉猎面广),一般同龄孩子被当众责备一句会嬲怒五分钟,而他们可能会嬲怒或不开心五小时,甚至五天。这样的孩子,如果被老师批评其「专」「注」力有问题,或者家长带其前往评估,他们内心的烦恼不安,可能数星期都未能释怀,因此一上课坐下来就恍惚走神,忧虑不断累积,「专」「注」力问题就越见严重。要帮助这类孩子改善,治本之道是调节其资优特性、处理讯息的速度(日后有机会再作详细介绍)。治标之法,是避免当众不断提出其缺点、过错;跟其倾谈心事以开解其心结;上课需写笔记或画脑图,将静态(没任务)转为动态(有任务);长远练习「静观」(Mindfulness),使自己内心能清晰妄念之由来及回复意识清醒,自然明显见到其改善。

要帮助出现上述情况的孩子改善,家长应避免当众指责他 们,跟其倾谈心事以开解其心结。(资料图片)
要帮助出现上述情况的孩子改善,家长应避免当众指责他 们,跟其倾谈心事以开解其心结。(资料图片)

因素2.  精神紧张

常常心理紧张,慢慢导致精神紧张,甚至生理紧张,自然难以放松安坐。每当没有特定目标、任务,就会不断震脚、抓痒、咬嘴唇或手指等,这样当然会影响其集中(专力)。治本之道,亦需寻求其问题根源是否跟上面第一点相关?又或照顾者 / 老师常用大声责骂、当众羞辱的方式,久而久之导致其精神紧张(皮质醇高),慢慢形成生理紧张(肾上腺素高)?如果真的如此,照顾者便需留意改变教养之法;而治标纾缓之道,就是多作大肌肉带氧往复性运动(如缓步跑、长途游泳)、深呼吸、放松肌肉、听柔和音乐、拉筋等以增加血清素的释放,降低精神及生理紧张。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因素3. 天生五感太敏锐

有些孩子可能是天生五感太敏锐,即很小的声音也会吸引其注意,轻轻接触到其皮肤亦会叫起来,又或课室外有轻微光线变化也会使其分心,这样他们在安静坐着的环境就会不断被外在微弱讯息骚扰。帮助改善之法,就是提供目标,让其训练集中力(专力);提供清晰具体的指令安排,使其有所回应及跟从,将静态模式转为动态,减弱被外在其他讯息骚扰的机会;还有,不少研究显示,静观也有助协调五感讯息太强的问题。

「专」「注」力其实会受不同的生理、心理因素所影响,所以不能在发现某些指标出现问题后,就笼统地判定是「专注力」问题,立刻以药物的角度处理。动态「专」「注」力问题有动态的训练和改善方法(见笔者之前的「提升『专』、『注』力的有效策略」文章),而静态问题可尝试依本文的建议处理。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陈惠良

脑科学与思维教育学院课程总监兼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兼职导师

脑科学与思维教育学院课程总监兼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兼职导师陈惠良
脑科学与思维教育学院课程总监兼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兼职导师陈惠良

文:陈惠良
图:资料图片

相关文章︳SEN学堂︳小朋友唔肯讲嘢点好?言语治疗师教5个方法提升孩子说话动机

相关文章︳做个快乐的「小学鸡」帮子女适应小学生活的4个「不」︳儿童心理

相关文章︳SEN学堂︳瑜伽静观融入SEN儿童训练3大好处 助ADHD学童身心发展

根据脑科学与思维教育学院课程总监兼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兼职导师陈惠良夫及,「专」「注」力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脑波频率仔细分析,「专」是频率较快的贝塔波(Beta wave),而「注」是频率较慢的感觉运动节律波(Sensory Motor Rhythm – SMR 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