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没便宜」登热搜 官媒:双十一促销价比日常贵
发布时间:18:07 2025-11-11 HKT
内地「双十一」购物节已发展成一个大型的促销活动,各家电商在10月中旬就开始了预售和第一波促销活动,并一路延续至11月11日当天达到高潮。 在狂热购物气氛的同时,「双十一没便宜」的话题亦登上社交媒体热搜。内地官媒《法治日报》的调查报道亦指,从「先涨价后降价」、「不同人不同价」,再到「凑单越凑越贵」,不少商品在双十一的促销价,竟比日常更贵。
网民称合并付款时价格上升
市场监管总局今日发布合规提示,明确表示要杜绝「大数据杀熟」的情况。上月有网民贴出下单截图指遇到「杀熟」,「88VIP会员会更贵」。有网民称辛苦凑单最后合并付款后,价格反而升高。

有博主称自己今年购买一台普通电视,618购物节以及9月份,正常活动价格为6300元(人民币,下同),但在双十一活动前涨价至8999元,10月30日活动原价1.7万元,用券后7500元可购得。
有装修新家的网民今年七八月份看中了一部空调,为等优惠而留待双十一购买,却发现算上国家补贴和优惠满减券后仍比几个月前贵了400元,冰箱也涨价500元,洗碗机由3000多元涨至4000多元。
客服解释指「成本上涨」
记者在平台比价亦发现,例如三周前售约250元的泡澡桶,最新优惠价亦较下单时贵两成多。记者向商家查询,对方解释指相关原材料成本上涨,最新一批货品无法以之前的价格出售。


「双十一价保」投诉上万条
《法治日报》指,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的「双十一价保」相关投诉已达上万条。多名消费者投诉称,双十一期间购买的商品并未如商家承诺为「最低价」,提出价保申请后,商家以「平台优惠券、赠品不参与价保」或「早买早享受」等理由拒绝。亦有卖家通过下架商品或更改链接来规避价保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今日(11日)向主要电商平台发布《「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旨在规范促销经营行为,维护「双十一」期间网络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示》表明要杜绝「二选一」及「大数据杀熟」等违法行为;严格规范价格、直播营销、广告内容审核等。
相关文章:市监总局发「双11」合规提示 严格规范价格、直播营销等 阿里、京东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