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融资「走出去」引国际追捧 多渠道多工具降外汇风险 「提升对香港蓝筹企业认可」
发布时间:06:00 2025-05-02 HKT
香港在环球局势动荡下积极担任「超级联系人」,本港百年企业中电控股(002)在资本层面亦面向国际市场。中电集团库务及项目融资高级总监王航接受专访直言,中电近年在融资已「走出去」,选择人民币、日圆、澳元等不同货币,壮大投资者基础,有助「提升国际对香港了解、香港蓝筹企业的认可」,有关举措同时为内地企业出海带来示范作用。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场后,近月外汇及债市波动,令融资成本不稳定。王航表示,据悉部分企业暂持观望并意图延后美元发债时机,而中电短期亦有美元债到期,但已提前安排其他融资工具如银行信用额度以满足短中期的再融资需求。她指,中电贯彻采取多渠道、多工具的融资方法,除公开发行债券以外,亦进行私募债券融资,分散并降低整体风险,「影响其实不大,因为我们始终奉行多元化策略,采取开放态度考虑不同融资方案组合,以满足业务需求。」

涉足人币日圆澳元
事实上,中电近年融资除了主流的美元及港元外,亦已涉足其他货币,包括去年首次发行5亿澳元的「袋鼠债」,是香港商业机构首次在澳洲发行该类债券,最终录得超购逾3倍;另外亦曾发行以离岸人民币及日圆作基础货币的债券。这些融资会采用货币掉期形式兑换为港元贷款,对冲外汇风险。
王航指出,在发行袋鼠债过程中,成功吸引新的国际投资者,除了来自惯常接触的澳洲、英国、欧盟资金外,亦有韩国重磅银行「加盟」认购,反映多元化策略能促进融资效率的提升,未来中电亦会尝试在更多地区寻找合适的发债机会,例如探索欧罗债、人民币「熊猫债」等。她补充,通过分散资金来源、融资工具、货币及年期,将可增强财务灵活性,融资时亦会考虑不同因素,包括市场孳息率曲线等,以获得较低廉的成本。
市场反应印证国际认可
除了成本考虑,亦有其他因素推动中电融资「走出去」。王航指出,集团寻找更多资金来源的同时,更借此提升香港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因在过程中,可与更多海外投资者探讨本港的营商环境、金融及法律制度等,最终认购反应亦显示出环球市场对中电、以至香港金融制度和营商环境的认可。
另一方面,她指,近年不少中资企业出海,中电的国际融资方法亦为内企提供参考,不时与国企、央企交流,从中分享在环球市场进行项目融资的经验。她说:「我们不仅仅在『术』方面,更多是从企业『道』上面分享,会输出一个理念——中电是一个看重长期,重视社会责任,有益于社会的企业。」
面对地缘政治纷争不断,王航认为,现时局势催生更多区域合作,而香港拥有「超级联系人」的定位,企业反而有新机遇,「在变化里大家从业务也好、融资也好,意识到地区合作是非常必要。」对中电而言,她指近期促成了不少减碳合作,包括东南亚地区银行交流可持续金融的经验,而附属公司中电源动亦在大湾区运用其能源管理技术协助客户减碳。
中电2017年起制订《气候行动融资框架》,为低碳项目融资提供指引,资金用于减排及能源效益提升等项目,相关可持续发展融资金额规模,连同减排挂钩贷款项目,由最初约41亿港元,不断增至2024年的326亿港元。王航指出,在2024年集团为香港业务安排的融资当中,已有约70%用于可持续发展项目及与减排挂钩的目标,而因应集团不断推动能源转型,有关比例将会持续。
金融破浪系列:

第一期:老铺黄金来港上市变「股王」 知名度大增 铺路拓海外市场 吸纳金融客

第二期:重庆绿色科企落户香港 靠科技园拓国际客源 「仅一年已参与10次大型展览」

第三期:DeepSeek引领港股价值重估 单季升逾15% IPO市场回暖 券商乘势推「AI助手」

第四期:北都建大学城助解人才荒 理大料港深可互补优势 打造「科技走廊」

第五期:中建香港引入机械人帮手 工作效率快5倍 成港转型契机

第六期:AI热潮引领教育界转型 城大引入Chatbot系统 「学生如有24小时个人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