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玮宗 - 谈谈历史老师的角色|青史劄记
发布时间:12:30 2025-11-24 HKT
历史教育可谓任重道远的工作。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学习历史对于培养个人修养、认识现在、判断未来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也曾经推动历史教育有关工作,常常思考历史教师的角色有何特别之处,今回望与各位分享个人浅见。
中学中国历史科课程涵盖面非常广泛,旨在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到近代的历史有着通盘的理解。笔者就读中学期间,高中中国历史科的必修课程大约从周代封建延续到改革开放,对同学的思考力和记忆力要求甚高。老师一方面要兼顾繁重的教务,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份教学热诚和工作实在值得尊重。
那么,历史老师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在实际讲课期间又有哪些值得强调的特别角色?笔者个人认为,历史老师首先也应该掌握史事和人物背后的价值观,让学生从中培养个人修养。在中学层面,学习历史不但是为了认识史实,还需要认识历史背后蕴含的品德情意价值。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建立的阶段,学习历史无疑是培养学生品德情意的切入点。举个例子,孔子周游期间屡次遇到困境,但依然没有放弃个人理想和学问;司马迁人生受挫,依然奋力著述,四处搜集史料,最终他「成一家之言」写成《史记》。这些例子都是提升学生面对逆境能力的最佳历史教材。
而且,历史教师需要鼓励同学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形成原因。学生往往觉得古代史的政策内容繁多,难以一一记住。事实上,只要学生明白政策背后的原理,自然就能分辨各项政策的异同。据笔者经验,这些政策内容实际上有明确的指涉对象,都是按照实际的历史环境而制订,在官修史料之中往往可以看到皇帝的施政方针和理念。教育界也许需要在这方面提供更多补充教材,让前线老师可以更深入讲授有关知识。
历史教育所涉及的人文关怀难以被其他科目取代。各位教育同工也要并肩努力,为推动历史教育作出贡献。
文:张玮宗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委员,香港大学哲学硕士生(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
延伸阅读:
周正贤 - 国之瑰宝|青史劄记
张玮宗 - 谈谈图书馆与历史文化传承|青史劄记
张玮宗 - 从物质文化看中国历史 - 青史劄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