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金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津中乐道

更新时间:19:23 2025-11-10 HKT
发布时间:19:23 2025-11-10 HKT

本人有幸于本学年9月下旬参加了由教育局常任秘书长率领教育团队为期六日五夜的「访京考察暨专业交流团」,亲身感受历史的纵深与时代的脉动。此行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从南京到北京,我见证了国家历史的伤痛与现代化的进步,这对于一位中学校长而言,是一段深刻的学习与反思历程。其中有两个经历尤为难忘,深深触发了我对国家、历史与教育的感悟。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陈列着遇难者的遗像和历史记录,其沉重令人窒息。我聆听了一位幸存者后代讲述其外婆一家在日军侵华期间的悲惨遭遇,这段血泪史是民族难以愈合的创伤,也是一个警醒世人的历史烙印。

幸存者后代的一句话深刻提醒:「国家需要不断自强,才能不再遭受凌辱。」今日的中国,从6G通讯到无人驾驶技术,科技进步令所有中国人自豪,也激励我们继续努力,让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另一个深刻的经历,是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庄严的升旗仪式。当天凌晨4时集合,虽然舟车劳顿,但当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出现,国旗随着旭日升起时,所有疲惫瞬间消失。去年,我曾参与姊妹学校交流团,带领学生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但这次站在城楼,感受完全不同,更强烈地体会到国家的振兴。

此次考察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意识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重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及早会分享,更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可怕及和平的可贵,并从历史中吸取力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启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更需要让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与成就,肩负起开创未来的责任。

文:罗惠金

本栏由香港津贴中学议会校长撰写;本文作者为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中学校长。

延伸阅读:
赵文浩 - 「陪伴与同行」的教育|津中乐道
陈志维 - 正向教育|津中乐道
杨映辉 - 中乐少年 梦起宫商|津中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