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文 - 伍少梅学生成长故事(2)|墙角寒梅
发布时间:18:00 2025-07-31 HKT
新来港学童因为教育制度、语言和社会的差异等因素,在学习及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伍少梅中学中三级的徐炜林同学,是一位来港3年的学生,他以良好的适应力迅速融入校园,并凭着其成熟稳重的性格,成为本地和新来港同学之间的桥梁。炜林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克服逆境、主动融入,并以感恩之心回馈社群的典范。
作为新来港学生,炜林的起点充满挑战,他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语言和文化,同时要面对家境困难的现实。然而,炜林从未因此抱怨或退缩,反而将这些挑战视为成长的磨练,以努力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不让家人和师长担心。
炜林敏锐地察觉到本地与新来港同学之间的隔阂,并乐于担任沟通的桥梁,他用真诚和耐心,多次成功调停同学之间的矛盾,协助彼此建立友好关系,促进了校园的共融文化。这份超越年龄的成熟、同理心及领导力,让他深得两方同学的信任,并在这3年来一直被师长和同学的认可,担任班长。还有,炜林加入了红十字会,通过参与团队活动和服务,与校内校外学生建立联系,并装备自己,服务社群。
熟衷于运动项目的炜林是乒乓球校队成员,积极投入训练和比赛,表现出色。另外,他作为2024香港国际功能性体适能锦标赛团队的一员,协助队伍获得第4名的佳绩,又在慧妍雅集168公里单车筹款活动完成长途单车挑战,为慈善出一分力,展现其毅力与贡献精神。
延伸阅读:李建文 - 培育香港资优人才|墙角寒梅
炜林克服重重困难,适应香港的校园生活,更成为促进融合、激发他人的正能量。他的融和之路打破了新来港学生被动、需要帮助的刻板印象,向大家展示他们同样可以成为群体的贡献者与领导者。炜林是学校引以为傲的学生榜样,他的故事证明了背景和起点不会定义一个人的全部,个人的品格、态度和行为才是关键,亦是未来社会最珍视的品质。
文:李建文
作者为天主教慈幼会伍少梅中学校长,从事教育工作逾20载。
延伸阅读:李建文 - 理大Fun-Tech比赛2024/25|墙角寒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