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点拣科?校长分享选科万用原则 平衡兴趣/职业/能力|谈经论学

更新时间:17:00 2025-05-23 HKT
发布时间:17:00 2025-05-23 HKT

早前,本校为中三学生家长举办了一场高中选科简介会。会上,我问了两个问题:「各位家长,请问你考过DSE吗?」和「家中是否有其他成员经历过DSE?」问第一题时,没人举手;到第二题,仍有超过一半家长摇头。虽然DSE已推行10多年,但对不少家长来说,仍不太熟悉DSE制度及现今学生的升学路径,因为他们大多与笔者一样是会考年代的考生。因此举办这类简介会,让生涯规划老师向他们介绍,确实是有需要的。

校长分享选科原则

谈到过往与现在高中学制的不同,其中一个重点就是选科模式。在会考年代,学校大多以「套餐式」提供选科组合,例如A、B班为文科班,C、D班为理科班,E、F班为商科班等,选班等同选科,文理商分界清晰;现今则不同,高中选科变得更灵活多元,例如有学生修读「中史+化学」或「生物+经济」等跨领域组合。自由度较高,是否代表学生的选科组合会有很大的转变呢?根据早前公布的调查,学生仍然较倾向选择同范畴的科目组合,例如理科组合或传统商科组合。

延伸阅读:冯汉贤 - 目标与目的 理想与理由|谈经论学

虽说学制不同,但也有其共通之处。如在当天简介会中,我校生涯规划老师也有向家长分享ICAC铁三角的方法,让他们了解子女选科时考虑的方向。ICAC的4个英文字母代表兴趣(Interest)+职业(Career)+能力(Ability)=选择(Choice)。学生对不同科目的兴趣和能力较易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职业,就是职业导向的意思,即如学生在此阶段已对未来从事哪类职业有一定看法,就可以从这出发点着手,倒过来想,如从事甚么职业,那大学应选修甚么学科,再进而决定高中应选甚么学科。特别须留意的是,大学不少学科在收取学生时,会对他们于高中修读过哪些学科是有要求的。因此,高中修读甚么学科是会影响学生能否成功获心仪学系取录的机会。

总括而言,学制虽时有变化,但选科大原则没变。作为家长,可从旁鼓励及在有需要时给予子女参考的意见,协助他们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文:冯汉贤

作者为中学校长、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获奖者。

延伸阅读:冯汉贤 - 学校伙伴 协同效应|谈经论学

延伸阅读:冯汉贤 - 积极的不完美主义|谈经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