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饮水习惯恐致大肠癌!肠道毒物多3.4倍 连大脑都有?

更新时间:18:35 2025-10-26 HKT
发布时间:18:35 2025-10-26 HKT

【大肠癌】饮食习惯与罹癌风险息息相关!有医生指,有一种饮水方式是大肠癌「帮凶」,导致肠道一种有害物质的数量高出3.4倍,甚至会随著癌细胞扩散至全身。近日一项最新研究亦指出,这种有害物质同样存在于人脑,更可能与认知障碍症有关!

1种饮水习惯恐致大肠癌 肠道毒物多3.4倍

胃肠肝胆科医生钱政弘在Facebook专页发文警告,1种喝水习惯与大肠癌相关。他提到,近年有研究发现,在大肠癌细胞里找到的塑胶微粒(微塑胶)数量,是正常大肠组织的3.4倍。这些塑胶微粒更会随著癌细胞增生,甚至转移到其他器官。

大肠癌细胞有微塑胶!甚么是塑胶微粒?

喝樽装水等饮食习惯 易吞微塑胶引发大肠癌

钱政弘医生形容,塑胶微粒就算不是造成大肠癌的元凶,也算得上是帮凶。塑胶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类日常用品当中,就连喝水、啤酒、海鲜、海盐等食物其实受到塑胶微粒污染,每人平均每年摄取约39000至52000颗微粒。

常喝樽装水,或使用胶袋、胶杯等容器盛载汤类和食物,就会有更多塑胶微粒进入身体。因为即使是一般室温,这些塑胶容器也会溶解出微粒,被吃进体内后被肠道黏膜吸收。有研究发现,常饮樽装水的人每年可能额外摄取约90000颗塑胶微粒,而喝自来水的人只会摄取到约4000颗微粒。因此,钱医生建议,平日出门应该自备水樽装水或饮品。

微塑胶侵占人脑肝肾 8年份量增50%如1只汤匙

2025年2月一项于《Nature Medicine》发布的最新研究,证实微塑胶对人体的影响日益严重。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药物科学系的研究团队分析了2016年逝世的28人和2024年逝世的24人的器官样本,在大脑、肝脏和肾脏里均发现了微塑胶。其中,在大脑的微塑胶是肝和肾的7至30倍,约占大脑重量的0.48%。在2024年样本当中,人脑微塑胶量较8年前大增50%,份量更相当于1只塑胶汤匙。另外,团队亦收集了1997至2013年死亡人士的脑组织样本作对比,发现人脑存在的微塑胶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在分析的样本当中,有12人是认知障碍症患者,而他们大脑中有著更多的塑胶微粒,甚至多达10倍。带领团队的药物科学系教授Matthew Campen指,此研究不能证明是微塑胶导致了认知障碍症,或是认知障碍症的病征导致微塑胶更易堆积在大脑。但有鉴于环境当中的微塑胶正以指数级增长,因此接下来须作出更大努力了解微塑胶会否对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健康状况产生作用。

微塑胶微小如细菌 食安中心教2招减少摄取

本港食安中心指,「微塑胶」即是微细的塑胶,可能会污染环境及危害海洋生态,甚至会进入食物链,被人体摄取。欧洲食物安全局把微塑胶界定为大小介乎0.1至5000微米之间的不规则形状塑胶混合物,可微小如某些细菌,也可大如1颗黄豆。

在海洋环境中,可发现不同源头产生的微塑胶,既有来自磨砂皮肤护理产品等的微小颗粒,也有从大件塑胶废料分解出来的碎屑。食安中心提醒,在烹煮鱼类和海产前应彻底清洗干净,特别是要把可去除的内脏除掉,可减少摄入微塑胶。

延伸阅读:研究证实饮水前2步骤 可去除90%微塑胶 减致癌不育风险

资料来源:钱政弘 胃肠肝胆科医师《Nature Medicine》

---

相关文章:

常饮樽装水恐患糖尿病?研究揭原因 教2招减风险

喝樽装饮品会致癌不育?研究揭释出24万塑胶微粒 4款港人常喝饮品也出事

科学家首次在人类阴茎发现微塑胶!恐致癌不举!1招去除食水90%微塑胶

全城「走塑」转用纸餐具更安全? K Kwong揭造纸成分或有风险 恐含逾百种有害化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