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科下学年推「医学『加』」新课程模式 鼓励跨学科及参与社区服务
发布时间:00:01 2025-10-08 HKT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宣布,2026/27学年将推出新课程模式「中大医学『加』」(CU Medicine Plus),冀通过系统化的三层架构课程,让新入读医科生在6年学习期间,除了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亦能同时培养创科精神、领导能力及人文关怀,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医疗体系的挑战。医学院强调,新课程模式并非受他校竞争或当局拟成立的第三间医学院等因素影响,而是希望将「环球医学领袖培训专修组别」(GPS)课程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其他医科学生。
中大医科|三层架构 以两年作为一个阶段
中大医学院表示,在「中大医学『加』」新模式下,医科课程模式将以两年作为一个阶段︰处于「基础层」(MedExplore)的一至二年级学生,将聚焦于全人发展与跨学科体验,学生除可体验创新科技项目,学校亦会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领袖才能发展活动和人道工作,以及选读工程、电脑科学、公共卫生等副修课程,拓阔视野。
位处「进阶层」(MedExceed)的三至四年级学生,将透过导师指导的专题研习或科研实习,探索不同医学专科领域,发掘自身兴趣及志向,并投入不同的临床专科相关活动;五至六年级的「高阶层」(MedExcel)学生,则可按个人志向修读临床或研究选修课程,并获校方提供专科研究项目及临床实习机会,以于真实的医疗环境中,深入了解学生自己选择的专科。
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指出,现时科技发展迅速,医生已不再是绝对掌握知识的一方,故学生不应只学习本科的内容,而是要做到「学科交叉」,希望新课程协助学生将来成为领袖、研究员和人道救援者等角色。
中大医科|重点分享GPS课程成功经验
该院副院长(学生事务)吴兆文补充,今次校方透过检视及总结GPS学生的学习经验,重新整合现有的医学课程架构,加入GPS课程的成功元素,提升所有医科生的学习成果,希望令中大医科生超越传统医者角色,成为集学者、创新者、领袖及人道主义者于一身的「新一代医生」。
被问到新模式是否直接取代现行课程模式,吴兆文指出国交流、副修课程等都是现有的元素,但一直未有将之制度化,「因为有些学生会选择不做」。他亦表明推出新课程与香港大学的「杰出医科学人」计划、香港第三间医学院等因素无关,重点是将GPS课程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其他学生。
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入学)朱昭颖坦言,不少中学文凭试考生因花费不少时间应试,因而减少参与课外活动,故希望首年让学生有更多涉猎探索其他范畴的机会。该院副院长(教育)黄仰山亦称,在新课程下,医学院不会要求学生在固定时段进行某类活动,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需要,灵活规划个人化的学习路径;至于现时较高年级的学生,他表示日后会为他们加插新模式的一些内容,学生如想选读海外课程也可以配合。
本报记者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