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国豪盼创的士业新景象

更新时间:03:00 2025-11-20 HKT
发布时间:03:00 2025-11-20 HKT

  的士向来是传统行业,惟近日一位「80后」青年为业界站台发声,期望改变行业形象。香港的士小巴商总会发言人翁国豪非红裤子出身,但不甘做「太子爷」承继父亲车行家业,一直靠双手力拼,以成绩换取业界的信任。从聘请全职司机建立车队,到争取引入智能咪表,翁国豪不断尝试,冀望为业界带来更多可能性。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他感恩得到一众前辈的扶持,盼望将来能为的士行业创出一番新景象。

一位身穿西装的青年代表的士业界发声,面对传媒毫不怯场,正是香港的士小巴商总会发言人翁国豪。这位「80后」一改的士行业的传统形象,事实上,他加入商总会已有12年,至近月成为发言人,绝非「空降」,而是靠实力赢取业界的信任。
不甘做「太子爷」用成绩证明自己
  翁国豪原是骏丰车行「太子爷」,12岁赴英留学,再到澳洲升读大学,至毕业后回流香港。作为家中唯一男丁,他直言,从没想过承接家业,故回港后加入一间电讯公司任职私人助理,「如果跟着别人走,我觉得没意思……想出去闯一闯。」后来,父亲吁他回车行帮忙,他顺从辞工,惟内心不甘,「年轻人来到传统行业,会希望多尝试,闯一番事业。」
  父亲领导车行有方,公司业务已上轨道,翁国豪形容,当年犹如置身「困局」,对行业一窍不通,「我觉得自己挺没用,只是坐在一旁跟同事收车租。」外界普遍认为他可以接手家业,不用打工,状甚轻松,实际在其角度,会希望比上一代做得更好,「我要比爸爸厉害,才可以向别人证明,我不是富二代。」
建立车队试图引入智能咪表
  翁国豪深明,自己非红裤子出身,故一直靠双手力拼,才得以在行业立足。2017年,翁国豪伙拍朋友创立「迅的」车队及流动应用程式,聘请全职司机提供预约服务,创业界先河。他直言,初期不被看好,营运处处碰壁,惟团队咬紧牙关,不断尝试,「我们做自己,不理会别人怎样说。」结果,车队得到运输署赏识,更承办「抗疫的士」服务,成绩有目共睹。
  作为商总会最年轻的成员,翁国豪点子多,承认行业传统,但有方法创新,「传统行业要生存,便要跟着时代进步。」
  他说,的士行业有3大传统痛点,包括营运模式、欠科技化和考试制度,「为何一定要收车租?会否有些形式,让车主和司机共同承担支出和收入?」他举例,车主可以与司机分成,前者收取生意额的30%,收满400元车租,其余收入便归后者所有,减轻司机的压力,「如果司机连400元也赚不到,便大家一起输,起码司机不会未开工就支出。」
  其次,翁国豪认为,业界缺乏数据库,每当提出加价,甚或打击「黑的」,依然无从入手,「的士行业难以改进,某程度是因为没有数据支撑。」现时的士申请加价,政府会透过邮寄问卷收集业界数据和意见,包括司机收入、维修费及保险费等。他直言,该方法费时,亦不知数据真伪。
  近年的士保费递升,无奈业界没有相关数据,难与保险公司议价。他又言,早年的士咪表供应商「大吉利」结业,他曾争取引入智能咪表,有效记录的士司机的身份和驾驶纪录(如路线及车资),以打击害群之马,无奈当年不获批。
  翁国豪续说,的士考牌机制沿用多年,部分题目已不合时宜,而且报考需时近3个月,在讲求效率的年代,有必要改制,加快新人入行的时间,「填表格、排期、考试……空等3个月已经可以找到另一份工作,业界便损失一个新人。」至于是否仍有需要强制考司机牌,他认为值得商榷。
求变之时须让年轻人「试错」
  翁国豪滔滔不绝,详谈对的士行业的见解,他直言,想改变,也非一人之力可以推动,故少说话、多做事,用行动证明业界可以改变。他明白,过去业界默默耕耘,营运模式行之有效,但在各方求变之时,也要让年轻一辈「试错」,「年轻人一定充满拼劲,甚么也想做,没有人知道对错,失败便从中学习……我会错,也会站起来,去改,再试。」
  能够发展事业,翁国豪感恩父亲一直在旁,「虽然我经常和他吵架,但他是一个好爸爸。」他指,父亲必定希望子女成材,起初不鼓励他创业,其实怕他走冤枉路;不过他爱独立、有想法,不断等待实践时机。他形容,自己任性,亦幸运,当初答应父亲帮忙家业,结果开创车队便完全抽身离开车行。几年间,父子分途努力,父亲默默在后护航,惟年纪渐大,而其车队亦经历疫情踏入重整期,故今年初,他决定返回车行参与管理,成为父亲的后盾,「我已装备好自己,希望帮公司变得更好。」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他感恩得到父亲和一众前辈的扶持,期盼将来能为的士行业创出一番新景象,「希望的士可以变回一个风光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