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经典重跃银幕 惊喜卖座掀浪潮
发布时间:03:00 2025-11-19 HKT
新片产量减少、戏院经营压力持续,近月多部港产旧片重返大银幕,成为本地院线支撑档期的新策略,其中《头文字D》票房截至上月已冲破400万元。电影周边也成观影诱因,部分电影随票附送海报等周边产品,吸引观众连续多周购票入场,甚至在网上出现炒卖风潮。有电影界人士指出,电影有卖座力,片主才有诱因投资修复,相关成本普遍低于制作新片,故历年不少发行商将修复的旧作出售欧美市场;尽管非长久之计,业界仍期望未来有更多非主流佳作获得重视与修复,让新生代能重温昔日电影的魅力。
藤原拓海驾着残旧的汽车在山路急弯飘移,引擎声震耳欲聋;凌晨时份,两队警察机动部队在尖沙咀巡逻,奋力迎救被袭督察及寻找失枪。两部经典港产片《头文字D》及《PTU》,经修复成4K版本后重映,其中前者票房截至上月已冲破400万元,比部分新上映电影更卖座。
院线缺乏新电影支撑档期
本报盘点今年重映的旧戏,部分适逢上映周年而重返大银幕,如心理悬疑犯罪经典《七宗罪》上映30周年、《头文字D》及《功夫》上映20周年;《职业特工队》、《鬼灭之刃》及《阿凡达》系列,则分别推出续集而重映首集。
资深电影人田启文指,现时缺乏新电影,故院线重映旧片以支撑档期。他说,电影修复由片主及市场主导,当电影有卖座力、能开发新市场,片主才会投资修复。但他强调,修复和重映非必然关系,此趋势会否延续,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若然每出电影的重映票房也像《头文字D》般理想,片主便有诱因修复。」
事实上,近年屡有港产片修复计划支撑电影业界。2019年《财政预算案》宣布拨款2000万元予香港电影资料馆,挑选150部馆藏电影的菲林扫描并转换成数码电影。相关计划的数码化工作已全数完成,部分成果已透过电影放映节目向公众展示及分享,包括「瑰宝情寻——声影『留』传」系列(2020至2024年)、「影画早晨:芳姿绰约——水银灯下的芳艳芬」(2022年)与「就是不平凡——李小龙」(2023年)等;部分则安排在资料馆资源中心,供观众查阅及观赏。
成本低年可复活百出猛片
此外,内地网络技术公司「字节跳动」旗下社交应用程式「抖音」及云端服务平台「火山引擎」,在2023年发起「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在1年内修复100部香港经典影片。有修复菲林及将其数码化的专家指,现时电影市道低迷,部分新电影投资逾千万,却只能上映2周,亏损惨重。对比之下,修复电影比较「省钱」,修复成本视乎菲林损毁及新旧程度而定,部分只需拍摄成本的10%。
美图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制作总监邱柏盛说,历年不乏片主赌运气,希望修复电影重映,能够赚回几百万元票房收益,「修复电影的投资风险较低;一旦新片失利,最少蚀数百万。」他指出,菲林拍摄属1950年代至千禧年的产物,估计该50年间,全港产出几千部电影;业界展开修复工作已20多年,电影制作公司「邵氏」曾特意建厂进行菲林数码化,故最卖座的大片应已完成修复,「近年重映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和《重庆森林》,也是几年前已做好。」他补充,部分发行商一直修复旧片,疫情前卖给航空公司在航班上点播,甚或售予欧美市场。
另有电影推出海报等周边吸客。以日本动画剧场版为例,《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及《链锯人蕾洁篇》皆随IMAX戏票附送每周限定海报,不乏观众为集齐全套海报连续数周购票;有「排队党」连日抢购周边产品及在网上炒卖,全套7张《鬼灭》港版海报,在二手买卖平台索价700元。历时7年制作的本土动画《世外》,亦有推出色纸、金属书签及扭蛋等周边产品。
影迷自制戏票诱「寻宝」
电影海报及单张专卖店Moviemarks店主Gary指,日本及台湾一直流行「看电影送礼物」,至近年才成为香港主流,「以前40万人次入场,真的是40万名观众,现在可能是1个人看4次,40万人次或只是10万人。」电影热度与周边产品需求成正比,惟制作周边也需成本,「部分电影不出周边,是怕没有人买。」
作为影迷,Gary亲自设计精致的特别戏票及举行包场活动,部分更设有限定纪念印供观众留念,期望吸引市民为收藏戏票而购票入场,为推广电影出一分力。此外,店内收藏及出售海量电影单张、海报及宣传品,记者于周六下午到访,不断有影迷到店「寻宝」。他认为,戏院可考虑划出部分位置卖电影周边,增加收入。
戏院疫后结业潮不断,有市民指,重推旧戏及售卖电影周边,成为戏院最新「生存公式」。电影文化中心(香港)主席曾肇弘指,上述手法不算「新」,亦非稳固戏院生意的长久之计,但确为电影业带来轻微的起色。他指,「经典」不一定有几十年历史,如《头文字D》上映20年已经可以修复后重映,吸引很多新生代入场,「他们在该片上画时只有几岁,甚或未出生。」他又言,很多人在电视看过《功夫》,观众透过大银幕观赏,或有另一番感受。
重映吸新生代入场睇好戏
有资深影迷指,画质高低的风格不同,「修复旧片能够看清细节、有更高质的视听享受,但模糊亦有风味。」他认为,新一代追求高画质,修复旧片能够鼓励年轻人重看经典港产片。
曾肇弘补充,今年M+博物馆得到资助,修复9部香港「新浪潮」电影,包括《董夫人》、《行规》及《爱杀》等。他明白片主修复电影有商业和经济考量,仍期望有更多人支持修复非主流、被忽略的佳作,让新生代能看到昔日电影的风采。
康文署指,资料馆修复团队经专业评估,并按需要自行数码化或数码修复,或委托本地及海外公司协助完成相关工作。目前市场仍有电影菲林扫描器供应,资料馆将持续推进馆藏影片的数码化工作,以确保珍贵的电影文化资产得以长远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