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鸿推动全民学急救 重视关「心」

更新时间:03:00 2025-09-22 HKT
发布时间:03:00 2025-09-22 HKT

  心脏病是本港常见杀手病,当中冠心病更是致死主因。过去10年,心脏科专科医生王泰鸿在社区推广学习心肺复苏法及去颤法,盼做到「全民懂急救」,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行医多年,他曾为不少患者救治,亦经历病人因急性病发身亡。他慨叹,不少市民对心脏病误解甚深,以为「不烟不酒代表健康」、「没有病征便不用检查」,惟近年隐性冠心病普及,纠正谬误刻不容缓。沙士期间,他是其中一名被感染的医生,由医生变病人,他体会疫症难预防,但心脏病可透过检查和服药控制,盼市民多关心自己的心。 

王泰鸿医生曾任职公立医院心脏科,亦以医疗辅助队成员身份,多次于渣打马拉松赛事当值,目睹不少跑手因心脏病发引致不适、晕倒,甚至猝死。已婚亦有子女的他直言,「不少死者正值壮年,更是家庭经济支柱,生命的离逝,成为家人永远的遗憾。」
  2003年沙士袭港,夺去包括医生及护士在内的299条人命,1755人受感染,令港人上了抗疫一课,亦领略疫症的无情。王泰鸿当时以初级考官身份参与医科学考试,曾到访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8A病房。翌日他启程到马来西亚旅行,其后出现发烧及四肢乏力,于当地求医及服药后情况好转。回港后,他才知8A病房爆疫,「打开传呼机,有200多个未读讯息。」
  他随即获安排入住威院隔离病房,经X光检查发现肺部呈现白色。由医生变成病人,他最难忘是看到数星期前仍并肩作战的医护人员,奄奄一息躺卧床上,领会疫症防不胜防。2星期后,他康复出院,随即重拾听筒,加入防疫工作。
抱愚公移山心态  已培训8000市民
  这些生与死、悲欢离合的故事,让他反思,「要从及时拯救与预防心脏病发两方面入手,才能减少同类悲剧。」过去10年,他在社区推动学习心肺复苏法(CPR)及自动体外心脏去纤维性颤动器(AED)的急救课程,从零开始默默耕耘,至今已培训8000名市民,包括学生。他满意进度,抱愚公移山的心态,相信终能达致「全民学会急救」的目标。
  早年他在公立医院任职时,曾处理一名急性心肌栓塞病人,对方刚送到心脏科专科病房留医,与他讨论病史时突然晕倒。病人的家人吓得不知所措,他与护士进行急救,其后检查发现,病人疑因心肌长期栓塞缺血坏死,导致心肌穿孔,属极度罕见。该病人最终不治,他忆述向家属交代死讯时,看着家属哭成泪人,心情沉重得一度无语。
「没病征不用检查」误解根深柢固
  生命的流逝只是数分钟的事,但形成急性心肌梗塞,却是经年累月。王泰鸿指,不少市民以为「不烟不酒代表健康」及「没有病征便不用检查」,代表心脏健康的迷思根深柢固,要破除并不容易。他特别提到,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往往出现斑块,令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诱发急性冠心病,但病者往往毫无病征。
  他举例,曾为一名有「身形FIT爆」、不烟不酒,且有运动习惯的市民诊治。对方从无心脏不适纪录,但接受心血管电脑扫描造影检查后,竟发现其中1条心血管高达80%阻塞,情况凶险。他称,近年隐性冠心病趋年轻化,每次进行相关检查,都会找到不少隐性个案。
  不过,最令他忧心及气结的是,有个别病者自行停药,致病情急速恶化。他忆述,疫情前有患高胆固醇的中年男士求医,检查发现其心血管出现20%阻塞,情况较轻微,可透过服药、戒烟,做运动及注重饮食改善。
  惟近月对方再度求医,其心血管阻塞恶化至80%。王泰鸿感到震惊,追问下得知,对方因在内地工作,疫情时未能回港覆诊,期间自行停药,持续吸烟和饮酒习惯,令病情急速恶化,须即时接受「通波仔」手术。
  他补充,曾有商人朋友委托他为10名生意伙伴及好友进行心血管检查,可是最终只有6人应约,直言失约的原因值得探讨,是讳疾忌医,还是过度自信健康良好。
害怕开刀讳疾忌医  耽误病情
  他又提到,曾有中年女病者出现3条心血管严重栓塞,建议对方接受手术,但未被接纳。近月,对方再求医,并告知因害怕开刀,倾向服药医治,辗转求诊5名心脏科专科医生,都没遇到合心意的诊治方案,其后改用民间偏方,不但没成效,更耽误病情。早前,该病者完成手术,现正慢慢康复。他感慨,此类个案令人万分无奈,但亦提醒自己仍要努力,消除公众的误解。
  健康的重要性,王泰鸿切身体会。酷爱运动的他是跆拳道黑带4段,自言近年已两度接受检查,了解自身心血管情况,作出预防。他语重心长地说,每次饮宴节庆场合,大家都举杯祝酒、互相祝贺身体健康,「最后又有多少人说到做到?」他提醒港人,「爱护自己及家人,由关心你的心做起」,希望市民不要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