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扮演内企出海桥头堡

更新时间:03:00 2025-11-24 HKT
发布时间:03:00 2025-11-24 HKT

  在国际经贸格局重塑与企业全球化布局加速的背景下,香港以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与离岸人民币枢纽优势,成为内地企业出海不可或缺的「超级联络人」。香港以自身国际接轨的普通法体系、低税营商环境、自由流通的资本市场及沪深港通等联通机制,为企业提供了合规保障、融资便利与风险规避的全方位支撑。星岛新闻集团将举办「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5」,聚焦「企业出海」核心议题,将解释内地企业如何以香港为跳板迈出国际化第一步,探讨香港如何发挥综合优势助力企业规划出海策略,以及港企如何凭借科创孵化与全球网络深耕海外市场。与会专家将提出实战建议,助企业在大湾区融合浪潮中筑牢出海根基。
特首政策组研究策略专家组成员、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毛振华认为,在当前国际经贸格局重构、出海成为企业必由之路的背景下,香港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桥头堡」角色。
港与国际接轨环境成核心优势
  毛振华指出,香港的核心优势能为企业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稳定环境,首先香港普通法体系能与国际商务高度契合,而且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位居全球前三,其仲裁裁决可于172个国家地区直接执行,为企业解决跨境纠纷提供高效可靠的保障。此外,香港实行零关税、无外汇管制,也是企业规避关税风险、优化供应链布局的首选地。加上香港IPO规模再登全球榜首,成熟资本市场能满足企业融资、结算等多元金融服务需求。
  毛振华强调,香港无论在金融服务、法律合规、供应链优化及作为区域协同支点等都能为企业出海护航,未来只要持续发挥金融、法律、人才、仲裁、教育等综合优势,为中企出海发挥「超级联络人」角色,定能让企业出海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出海专班」助对接专业网络
  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李淑菁指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理想跳板。为此,政府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协助企业对接香港顶尖专业服务网络,包括引荐三大发钞银行、四大会计师行等机构,提供上市集资、税务筹划等国际化服务。同时支持企业在港设立财资、研发或供应链中心,善用香港资金自由流通与低税制优势。
  李淑菁强调,香港的角色已超越行政支援,更在战略层面为企业出谋献策,例如透过结合绿色金融等趋势,为企业量身订制出海路线,并凭借全球网络组织「组团出访」,协助对接海外伙伴。对港企而言,香港可凭借国际创科中心的优势,通过「香港金融科技周」等活动吸引全球投资,并利用北部都会区对接大湾区产业链,同时善用政府网络「铺路搭桥」深耕海外,例如率团参加曼谷「Techsauce全球峰会」,助绿色科技等初创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
  她总结,香港将透过「科创孵化」与「国际网络」的双轮驱动,为港企提供从资金、技术到市场的全面支援,助企业不仅「走出去」,更能「走进去」全球市场。 
目标市场由欧美扩至全球南方
  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环球事务)兼港大经管学院副院长(对外事务)邓希炜教授认为,企业出海策略已从「中国+1」转为「美国+1」,出海企业不仅限于寻找生产基地或扩大产能,而是积极开拓新消费市场。关键转变在于从过往出口半制成品至欧美加工,转为将成品直接由中国销往目标市场。同时,出海地域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成熟市场,扩展至老挝、柬埔寨、中亚、中东乃至南美等新兴地区,各行业依自身优势开拓独特路径。
  邓希炜认为,在此过程中,香港凭借「一国两制」、国际化地位、自由金融市场及专业服务等制度优势,成为企业出海的重要依托。然而,随着企业出海目的地已从欧美转向东盟、中东、东欧、中亚、南美等「全球南方」经济体,香港的角色也需从中西桥梁转型为联通全球南方的对接平台。他建议,香港需加强对这些地区文化、宗教及社会资源的认知,培育熟悉当地的人才,建立更广泛的国际商业网络。他又补充,政府已积极成立出海专班,推出一站式出海服务平台,涵盖金融、法律、会计、风险管理、人才配置等,相信长远可见成效。
三跑增加运力 巩固国际地位
  机场管理局商务执行总监陈正思认为,香港凭借独特优势,长期担当内地与世界的「双门户」。香港国际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航网覆盖全球逾200个航点,5小时飞行航程可触及全球半数人口,货运量更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随着三跑道系统启用,机场年客运能力达1.2亿人次,货运处理量达1000万公吨,进一步巩固其国际地位,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的理想「桥头堡」。
  机管局善用港珠澳大桥发展多式联运,便利大湾区旅客经香港出行。货运方面,大湾区约七成国际空运货物经香港出口,「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预计2027年全面运作,年处理货物量达100万公吨,协助企业透过香港航空网络走向国际。配合全球电商趋势,多间物流营运商于机场岛扩建设施,包括菜鸟智慧港及DHL中亚区枢纽中心等,为内地企业拓展市场提供高效物流支援。
  机场城市项目SKYTOPIA将发展为集商务、会展与文化于一体的世界级地标。项目重点包括打造全港首个融合创作、鉴赏与交易的艺术生态圈,强化香港作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地位;同时于机场海湾设置逾500个游艇泊位,建成全港最大型游艇停泊设施,把握全球高端旅游及内地「游艇自由行」消费趋势。SKYTOPIA将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市场的重要第一站。
期待更多内企在港设立据点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兼任教授陈家强指出,企业出海已非新话题,早于十多年前已取得显著成功。香港具备先决优势,凭借其国际资本市场与网络的优势,为内地企业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等,但这些条件并非香港独有,如今众多内地企业基于自身营运与投资需求,已纷纷布局海外市场。香港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提供更全面的出海便利支持,持续扩大影响力。他对香港这一潜力充满信心,毕竟香港在交通联络、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对外优势更为突出。他也期待有更多内地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分公司或经营据点,通过这一布局长远提升在海外市场的综合影响力。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开始,环球政治经济形势改变,视野应当更广阔,陈家强称需要思考如何能超过欧美市场。在当前地缘政治变局下,他强调内地企业须深化与中东、东南亚、拉美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经贸往来,实现从「金融出海」到「实体出海」的转型,香港也必须顺应此趋势。
  他重申,金融是香港无可替代的核心优势,必须先巩固此基础。对于论坛,他期望聚焦于内地企业的具体成功案例,例如在哪些市场与行业出海成功、哪些领域投资更为重要,以及香港政策应如何务实调整以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