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就业复苏存隐忧 经济繁荣尚待加力
发布时间:03:00 2025-11-21 HKT
香港经济正处于一个奇怪的境地:一方面,GDP连续11个季度录得按年增长,这自然是可喜的;另一方面,失业率虽由3.9%回落至3.8%,但仍属偏高,不免令人担忧。这两个情况叠加起来,仿佛坐实了「无就业式复苏(Jobless Recovery)」的说法。对于未来,财金官员比较乐观,其理据是股市和资产趋稳有助鼓励市民消费,可带动失业率缓和并整固下调。这种判断站得住脚吗?我们当然并不主张将前景看得一片灰暗,但也不认为应该低估隐藏的风险。
AI冲击就业市场
劳动市场的前景肯定是有隐患的,原因之一,是部分职位被外劳占据,因而对本地劳工形成挤压,最近政府收紧了部分工种的外劳比例,不就证明了这一点?但外劳因素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人工智能(AI)之普及应用,导致劳动市场出现深刻而不可逆转的变化。美国就业顾问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月初发布一项数据,揭示当地企业因为AI的缘故,在10月份裁减逾15万人,创了22年来同期最高纪录。我们承认AI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但它对就业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毕竟是不能否认的。一定有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逐步应用AI,故此未来本地失业率的变动,必须密切留意。
无可否认,许多数据都有利于「香港经济复苏」的叙事:无论GDP,抑或今年以来的恒指升幅、股市日均成交额、IPO集资额、家族办公室数量,乃至管理资产总值,都摧毁了过往几年盛行的「遗址论」。但事情总有正反两面,当财金官员抛出大量金融数据支持自己的乐观,某程度上,反而说明了香港经济动力过於单一、就业市场增长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的真相。从许多报道可见,几乎各行各业都在缩减或者起码冻结人手。香港经济增长的覆盖面不够广泛,乃不争的事实。
外围因素左右香港复苏
根据昨天公布的最新数据,香港失业率轻微下调至3.8%,但将来的数字会持续下跌,抑或反复升跌呢?现阶段很难说得准。已有业界人士警告,明年旧工程完工后,倘无新项目承接,地盘工人的失业率可能会上升。另一个比较多人关心的行业是饮食业,近期大型餐馆结业的消息已经少了很多,但听闻还有不少工友被「拖粮」。假如香港经济复苏动力不够强,那么处于临界线的餐厅及其员工的前景,也就可以预料。
应该说,我们的政府已在积极筹谋和「对冲」,例如,一方面维持输入外劳的政策,另一方面强调「本地优先」,此外还搞了不少招聘会,推出好些再培训项目。这些措施相信可以取得一定成效。可是,香港毕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小型城市经济体,许多外围因素,举凡中美关税战的走向(现在只是休战,不是终战)、内地经济的复苏步伐,乃至美国联储局的减息前景,皆会左右香港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市场,此乃经验之谈。
要鼓励金融业以外的行业请人,诚非易事。长远而言,可以发展北都,但远水难救近火;短期而言,必须下好「先手棋」,因时制宜强化政策支援。未来一两年不必然灰暗,失业率可否「整固下调」,端赖政策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