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谈框架铺路「习特会」 中美对峙缓和考验仍在

更新时间:03:00 2025-10-28 HKT
发布时间:03:00 2025-10-28 HKT

  中美代表在吉隆坡举行的第5轮经贸磋商中,就对等关税暂停期延长、芬太尼关税、农产品贸易、出口管制等问题达成一个基本框架,为两国元首周末在韩国举行会晤,甚至签署贸易协议奠定坚实基础。从第5轮磋商所透露出来的细节可见,双方互相让步的空间仍然存在,没有「撕破脸」,这有利于纾缓两国「对峙」之局面。当然,这远远并不意味着中美结构性矛盾已获彻底解决,如此想法是不务实的。
累积筹码争谈判优势
  前4轮谈判的过程,大体上可用谈谈打打、跌跌碰碰去概括,既有成绩也有暗涌。包括在马德里第4轮谈判后,美国悍然收紧对华科技出口,我国则不甘示弱,以加强版的稀土出口管制作反制,然后,特朗普再以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相威胁。双方你来我往,说穿了就是累积筹码,为未来的贸易谈判争取更大优势。
  那么,哪一方更想早日达成贸易协议呢?显然是特朗普。他在4月初公布「对等关税」以来,立场一再后撤,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受到威胁的国家都明白,美国关税威胁不外如是。到了目前这个阶段,美国恫吓不了中国,反而受到中国强力反制——只要严格执行稀土出口管制,即可对美国高科技产业「一剑封喉」;拒购美国大豆,即可重创美国农民生计,打击共和党在中期选举的选情。所以,特朗普是以万分焦急的心情去推进对华谈判的。
  中国则不然,既不轻言妥协,也不急于达成协议。曾几何时,中国畏惧关税,但现已通过出口多元化,摆脱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美国高科技出口禁令确会拖慢中国的发展步伐,但无法阻断中国的进步,因为在爱国热情驱使下,内地科企「自立自强」已做出不俗的成绩。中国之所以选择与美国谈判,既是因为看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也是为了执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既定方针。
关税威胁越来越小
  外长王毅昨天不点名批评美国动辄「退群毁约」,显然是对特朗普的告诫。中美关系异常复杂,反反复复。过去几年,不论特朗普1.0或拜登任内,中美举行过多次峰会,达成过一些共识,但相对友好的气氛总是很快就告终,一轮又一轮的博弈接连上演。这次吉隆坡谈判的「框架」即使最终兑现成为正式贸易协议,肯定也不意味着矛盾的终结——中国领导人必定没有这种幼稚的想法。但从中国的方面看,毕竟在与美国交手的过程中累积了很多经验智慧,包括意识到特朗普不愿美股崩盘,所以一切对华「极限施压」一定雷声大雨点小;从美国的一方看,贸易战打打谈谈,它肯定也察觉到自身局限,包括关税、半导体出口禁令的「边际效用」已越来越小。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说:「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我们认为,中国的坚定是货真价实的,看似强硬的美国,却是色厉内荏,因为它确实已无太多筹码在手了。正正因为美国筹码越来越少,在贸易问题上越来越难兴风作浪,「习特会」协议签署后,这份协议短期内被撕毁的可能性不大。但退一万步,即使特朗普毁约,也不可怕,因为中国已经掌握了管控分歧和摩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