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带什么平安药(二)|施卿卿博士

除了上一篇提到的葛根汤、银翘散、小柴胡汤、藿香正气散,通常我还会带另外两种中药方,那就是小建中汤和大柴胡汤。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医圣张仲景创方之初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的腹痛(按住腹部或者热敷能减轻的腹痛)和心慌心悸、虚烦不宁的病症。但现在小建中汤已经扩大运用于许多不同的疾病,比如改善儿童虚弱体质、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痛经、低血压等等。

大柴胡汤则是小柴胡汤去掉了补气的人参和炙甘草,同时加了枳实、大黄通腑泻下,因此少了小柴胡汤的补虚作用,但清热的作用加强了。最初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腹部疼痛伴有呕吐腹泻或便秘,现在则扩大应用于肝脏𤶥病、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便秘、高血压、肥胖症等等。

小建中汤和大柴胡汤这两个药方一补一泻,分别用于虚弱性疾病和邪气内盛的疾病,适用范围很广,也是我临床中经常用到的基础方。但这两个药方对大家来说可能有点陌生,遇到不适时可能不知道如何选用才合适。大家就可以根据下面我介绍的长桑君脉法的「脉息术」这种简单的方法来判断选用。

长桑君脉息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在拇指这一侧的手腕部找到脉搏跳动(也就是平时中医帮你把脉的地方),数一数1分钟内脉抟跳动多少次并做记录。

2. 将手轻放在自己或亲友(也就是被检查者)的腹部,腹部会随差呼吸运动而上下起伏,体会并计算1分钟内共呼吸了多少次。要注意的是腹部一起一伏只算做一次呼吸而不是两次,同时要留意请被测试者保持自然呼吸,不可有意识加快呼吸或做深呼吸,否则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3. 将数出来的1分钟脉搏次数除以呼吸次数,得出一个比值,这个比值就叫做「脉息比」。

这个方法很简单,一学就会。只是很多人一开始不熟练可能导致数的数值不够准确。只要耐心地把一分数的脉搏和呼吸多数两三次,再分别取平均值就可以更准确。

脉息比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被测试者当时的虚实状况,然后就根据不同状况选择相应药方。

正常情况下脉息比在4~5之间,处于这个比值我们就把他叫做「平人」。

而如果脉息比<4,我们就把他叫做「少气」,提示这个人是「虚证」,这时候就建议服用小建中汤。虽然小建中汤原来本来是用于治疗腹痛,但其实不管有没有腹痛,各种虚弱性疾病都可以运用,特别是在旅行期间出现体力透支、疲劳乏力、心慌气短的情况下服用后通常可以很快补益中气恢复体力。小建中汤配方的一个主要成份是麦芽糖,因此以原方剂量煎煮的药方并不太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但是由于浓缩药的麦芽糖含量并不多,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在旅行期间出现脉息比值低的情况下短期服用几次也无妨。

假如脉息比>5,我们就把他叫做“脉躁”,提示此人当时为「实证」,大家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身体比较燥热,这种情况就适合服用大柴胡汤。有很多人在旅途中美食当前大快朵颐,但胃肠却消化不了而出现食积,以及伴有一些燥热的现象,比如口干舌燥、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头晕头胀、大便秘结,如果再加上这时测出来的脉息比>5,那就比较适合服用大柴胡汤。

还有的人可能出现一些莫名的不适,脉息比在4~5之间,那就可以把小建中汤和大柴胡汤各半量混合在一起服用,可以起到补泻兼施、调理气机的作用。

这两个药方很好用,只是巿面上罕见有相应的中成药售卖。不过大家也不必担心,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一是很多中医诊所都有这两个药方的浓缩颗粒配方,可以向诊所购买。二是可以考虑分别以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保和丸来代替小建中汤和大柴胡汤,只是这两种中成药的使用范围相对窄一点,前者主要用于中气不足引起疲乏气短、声低懒言、头晕心慌、胃口不佳,后者主要用于积食引起的腹胀腹痛、嗳气返酸。

以上介绍的这六个药方作为平安药,主要是希望能帮助大家出门在外时可以自行解决一些身体上的轻微不适。如果不巧遇到身体严重不适还是必须去当地急诊就诊,比如突发胸痛或腹痛伴面色苍白、头冒冷汗,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现象,这是三高患者冬季去寒冷地区旅行时需要小心预防的意外。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