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血压|监测血压的误区|施卿卿博士
以前血压计只限于西医使用,到后来中医也能使用,随著电子血压计的普及,现在则是一般人都可以快速学会使用。
很多高血压患者家中都备有电子血压计随时自我监测血压,非常方便。不过最近我发现巿民自行监测血压时经常会有一些误区,容易因此影响对病情的准确判断。

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测量时间不合适,很多人会在清晨起床或夜间量一次血压,并以此作为血压监测结果。但实际上在这两个时间段的血压在一天中是偏低的。因为一般人的血压是有昼夜节律的:白天较高夜间较低,而白天有两个高峰值,分别在上午8-10点及下午4-6点出现,夜间至凌晨这段时间则为血压的低谷。如果我们想要看服用血压控制是否理想,那我们就应该尽量在上午或下午这两个高峰时间段测量,并以一天中的血压最高值来评估血压的整体状况。另外还有少数高血压患者其血压的昼夜节律颠倒,反而是白天血压较低而夜间血压较高,这种患者就要以监测夜间血压为主。
第二种常见误区就是测得太频繁了。尤其是一些注重健康的长者,他们把血压看得特别重要,生怕血压高一点就会中风,天天量血压并小心记录,甚至一天量两三次,看到血压稍然高一点就很紧张。虽然高血压确实是冠心病和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对于血压血糖如此紧张大可不必。实际上血压高低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睡眠差、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天气寒冷等等自身或外界的因素都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如果上压比平时的基础水平升高10-20mmHg下压升高5-10mmHg且没有不适则不需要太紧张,可能是上述原因导致的,可以继续观察血压并留意消除不良影响因素,血压就可能慢慢回落。而在平时没有不适时,一个星期监测一两次血压就可以了,以免因频繁测量血压导致精神紧张,反而不利于血压控制。
还有两种情况下所测的血压是不准确的,一种是刚停止某种活动,比如从户外刚到室内或刚做完家务后坐下就测量血压,这时测的血压通常偏高。一般应静息十五分钟左右再测血压方为准确。
另一种则是有的人对看医生有很明显的紧张心理反应。这类人通常即使在血压的高峰时段自测血压都很正常,但一到医院或诊所,即使在低谷时段即使已经休息一段时间,测血压仍然比自测血压高不少,这种情况又叫「白大衣高血压」,是心理反应引起的假性血压升高,这一类患者应以自测的血压为准。
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以终身服用西药为主流,但其实中药也并非无用武之地,特别是对于刚发现不久尚末开始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有的通过中药调理一段时间有可能恢复正常血压,从而避免终生服用降压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