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大型展览|两年一度深港双城建筑展 好睇好玩 自制亲子、文化、艺术之旅

由香港建筑师学会双年展基金会主办,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规划师学会及香港设计师协会共同协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意香港」为主要赞助机构,两年一度的本地建筑界盛事——港深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已经开始,虽然暂时仍未去到深圳,但香港区的展览已经够精彩。

第一阶段展览则在上月底率先于中环街市登场,第二阶段展览亦于北角(东)渡轮码头及天星码头(中环及尖沙咀)压轴展出,可以来个港九小旅行。今届双年展的主题为「集籽种城」,聚集了50多个探讨城市、建筑及建构环境议题的参展单位,共同探索怎样令社会上的不同元素共存、取得平衡。策展团队希望参展单位透过反思「种籽」的概念——一种微不足道,却具备抗御困难的生命根源,能够如经营种籽库般,把民间别具韧性的「种籽」,置放于阳光下,让大家见证及推动其成长。今届双年展中每颗收集得来的「种籽」形状各异,但都是始自对人的关注,凭借一个单纯的信念,一起摸索我城未来的方向,写下属于当代的香港故事。

今届双年展的香港部分举办至11月26日(星期六),四个展览场地分别是北角(东)渡轮码头、中环街市及天星码头(中环及尖沙咀),而深圳部分则将于今年11月25日(星期五)于深圳罗湖粤海城·金啤坊展开,展示三件实体展品及其他跨媒体创作。策展团队对场地的选择亦印证「集籽种城」的概念,挑选一些为人熟识并散落城中的地方如码头、街市等,唤起当中的日常人文故事,让大众重新筑起某些失落的记忆。香港部分在展览期间将举办一系列社区项目,包括工作坊、学术研讨会、导赏团及放映会等,配以多元化的展品,内容涵盖实体与虚拟世界,包括装置艺术丶互动设计丶跨媒体创作及虚拟技术,令今届展览贴近大众,成为属于每个香港人的双年展。
深入浅出 大人小朋友一同踏上探索社区之旅
今届双年展已率先于八月底在中环街市展区开放,其中聚焦多个社会议题,希望加深不同年龄层的参观者对于城市发展及相关内容的认识,当中部份展品以互动方式,由浅入深地让参观者寓学习于游戏,适合亲子一同参与。

重点展品
- 由深食设计的「味图:香港街道鸳鸯」食用体验,以味道代表每一条街道所展现的多元社区,从食物体现和反思街道景观和社区活力。


- 游戏「时间知行」由多媒体艺术家张韵雯所创作,鼓励玩家投资时间,身体力行地实践永续发展目标,游戏结合虚拟与现实,玩味十足。


- 由智乐儿童游乐协会设计的「设计游乐空间唔系讲玩(除非系……)」试图以楼梯滑梯、模型、展板,邀请来自不同社区的孩子告诉我们平日会在哪里和如何玩耍,尝试从儿童角度去看游戏和设计,并希望唤醒专业设计师内心爱玩的一面。



自下而上 - 社区设计与社会设计
当城市面临老化问题,建筑环境亦如是。在这前提下,自下而上地由居民的需求所展开的社区设计,相对于由上至下的管理式设计,理论上能避免城市更新时所引起的冲突。这种设计模式可怎样重新定义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角色?又能否成为推动文物保护的一种方式?


重点展品
- 支持人本交通、改善街道设计的群体「街道变革」希望透过 「#Streetopia」,鼓励公众表达「#咁理想条街点样」。
- 香港清洁工工具研究所透过作品「清洁工DIY工具」展出清洁工友们如何自费制作既实用又耐用的「开工架生」默默贡献社会,一方面宣扬他们自制工具的智慧,另一方面旨在唤起大家对清洁工的关注。

共居 - 多元化与包容
香港这城市素以包容、多元化见称。我们如何与不同人群,包括弱势群体、残疾人士、LGBTQ社群、长者和少数族裔等共处,让这里成为每个人的宜居城市?不少参展单位梳理了其对多元与包容的城市设计方法的反思。


重点展品
- 在中环街市展出、出自Make Room Community的研究作品「房屋不是结果 - 过渡房屋的社区营造和展望」藉著露营床与睡袋为主要媒介,以居民的角度,记录他们从㓥房单位搬迁到新落成过渡性房屋社区的转变,从而对过渡房屋政策和设计进行比较评估,借此促进本地弱势社群创造复原力。
- 纳 设计及建筑事务所的展品「充气教堂」是一个便携式、可重复使用的充气结构,想像市民在疫情下因社交处所关闭、假日无法参与宗教聚会之时,如何以单人模式在户外完成信仰仪式。
人与自然的共生 - 可持续规划
为应对疫情危机,人们开始遥距工作。城市人口的流动减少,同时有更多人选择搬到负担较轻的宜居地区,成为了重构城市规划的契机——发展可持续城市时,我们是否应比以往更尊重大自然与传统文化,以及「城市与乡村」、「当代与历史」、「人类与自然」之间应有怎样的共生关系?
重点展品
- 由曾伟俊、梁皓晴和香港户外生态教育协会共同创作的实验项目「蜂。酒店指示牌」试图展示设计不应单纯为满足人类的需求,还应配合其他生物的需求,让城市更富生物多样性及包容性。
- 以乡郊复育为题的项目「本地竹实验」设于北角码头,参展人继里画坊为沙头角拥有360年历史的梅子林客家村制订复育方案,集合了研究团队、居民、参与学生及义工们的知识、技术、经验和创意,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在地物料如竹、砖瓦和植物染的使用,共同策划香港的乡郊资源库。
生活宣言 - 另类生活与低碳生活
为保护环境,奉行低碳可持续生活是不少个体以至国家所宣扬的价值。然而在全球疫情下,广泛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及网购产生的大量包装材料,教我们不得不反思该如何挑战现状并忠于信念,过上更富韧力的可持续生活。


重点展品
- 探讨城市规划的项目「杂草重生」设于中环天星码头(七号码头),由王晓欣及庞宇灵设计,透过反思看似常带贬义的「杂草」的生态价值及其韧性,旨在累积日常生活中近在咫尺却被忽视的自然知识,建立有关城市荒野的体验并探索在高密度城市景观中与其他物种共存的方法。


- 由创意集体「怀疑人生就去」、香港建筑文物保护师学会及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共同策划的「天星沙龙」,带参加者乘坐电动渡轮穿过维多利亚港前往青衣天星小轮船坞,通过历史、文学和流行文化,重温与这片小海港紧密相连的城市故事,将缓慢的渡轮改造为休息、反思生活和沉浸式城市观察的静态空间。


2022 港深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香港)
费用:免费开放予公众参观:
日期及时间:
香港部分
即日起至2022年11月26日
主要展览场地:北角(东)渡轮码头、中环街市、天星码头(中环及尖沙咀)
*各场地之展览日期有别,请留意官方专页
深圳部分
2022年底至2023年初,为期三个月,详情待定
展区开放详情:
香港部分
第一阶段(即日起至 10月26日) 中环街市
第二阶段(9月10日 – 11月26日): 北角(东)渡轮码头、天星码头(中环及尖沙咀)
天星沙龙船期(10月7日及10月14日, 下午5:30 -下午7:30, 订票详情请留意双年展官方专页)
深圳部分
深圳罗湖粤海城·金啤坊(原金威啤酒厂)
(11月底或12月初开幕)
网页:http://www.uabbhk.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uabbhk/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abbhk/

















